“所以,以波為劍,可否?”
想到這裡,孟周的思維卻又從前世觀念拉回當下。
他想到自己技能圓滿之後,感受到的那個隱在現實界之後的那個彷彿更加真實、本色、被他命名為“真實界”,亦或者“高維界”。
穿牆術、影遁術、土遁術、水遁術能夠被一個小小築基實現,其本質便是修者借用種種手段在這兩界之間跳躍穿梭。
“以波為劍可以是一種思路,但同樣不可為前世觀念所束縛,這同樣可以是一種思路。”
“影殺劍典其實已經有涉及這方面的技巧,由此深入,觸類旁通,未嘗不能創出一門可任意遨遊在大地之下的劍術。”
一番思考,孟周借前世觀念,以及今世眼界,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兩個思路。
但他卻並沒有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因為單是有思路是遠遠不夠的。
當他嘗試著繼續朝這兩個方向深入之後,這才發現其中艱難,以自己現在於修行以及劍道之上的認知,再繼續思考,基本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只會淪為一種腦洞遊戲。
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所以,孟周停在了這一步,開始恢復正常的修行。
他看向全都停留在入門階段的三門法術。
“電光遊遁入門20/500”
“浮光幻影入門20/500”
“百變千幻入門20/500”
孟周發現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雖然因為涉及方向不同,不能簡單的對比。
但就他這個親身體驗的感受來說,這幾門法術雖然也都有特別之處,但與焚江術、落雷術這些法術相比,應該都是處於同一段位的。
但是單就經驗資料的表現來說,這三門法術的升級難度卻在焚江術、落雷術等術的一倍以上。
“是因為前者更難練,所以淪為非通用法術。
而後者更容易成就,變成了通用法術?”
“又或者,正因為後者成為了通用法術,練的人越來越多,所以,越來越好練。
而前者因為更難獲取,練的人少,所以,難度就更大一些?”
“正如一條路走的人越多,所以越來越好走。
反之,走的人越少,路就越難走。”
經過試驗,電光遊遁和浮光幻影這兩門法術不能同時修煉。
而浮光幻影與百變千幻這兩門法術同時修煉讓他感覺最好,有種莫名的合拍感。
彷彿本該如此一般。
於是,孟周便同時兼修這兩門法術,當然,至誠之心這門魂術的修煉是不曾有中斷的。
每一天,浮光幻影和百變千幻都能收穫1500點經驗。
第一天,兩門法術便已完成入門和初成的積累,晉入小成。
二十六日,兩門法術由小成晉入大成。
三月三十日,深夜。
當孟周停止這兩門法術的修煉之時,兩門法術均已完成大成積累,晉入大師之境。
“浮光幻影大師3000/8000”
“百變千幻大師3000/8000”
此外,至誠之心+4000經驗,由大成晉入大師。
“至誠之心大師330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