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起源於環渤海一圈的百姓會成為堅定的海洋擁護著,成為未來華夏開拓世界的基本盤。
劉泰能看到那麼遙遠的未來,但這時代人的眼界不可能跨越千年。
所以劉泰一開始就需要培養自己所期望的政治團體構築適合的溫床,而現在的投入自然也是必須的。
否則真等到天下統一,再培養海洋體系,那他們天生低陸地勢力一頭。
“首先需要鼓勵百姓們進行捕魚,但向海洋要飯吃。
在這時代,跟向土地要飯吃的風險完全不同,捕魚的風險比種田的風險可大得多。
而且需要的前期投入也太大了,那自己是不是應該對他們進行一定程度鼓勵?”
劉泰心中若有所思,知道自己若不對這時代的百姓一定程度的政策輔助,想要培養起自己所希望的政治團體是不現實的。
而這個的第一步,劉泰覺得自己不需要拿出太過先進的政策。
別得不說,像是什麼保險,什麼股票,又或者把淘汰軍艦丟給他們去捕魚,這些政策好嗎,的確是好,對海洋勢力的發展有相當大助力。
但現在連近海漁業都未必有多成熟,沿海的百姓們所需要得並不是自己把艦船給他們。
而是讓他們知道,就算是成為漁民也不是一件丟人的事,首先要做得便是向漁民收稅。
不要看稅收是對漁民的剝削,但實際上收稅本身代表了他們被納入到了國家體系中。
為什麼古代的農民特別的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收稅,國家自然要對他們可持續性竭澤而漁,遇到農民受災的情況,更會對他們進行照顧與減免。
相反古代戲子特別低賤,因為他們屬於不交稅的群體,個體也許會有人庇護,但就群體而言,是沒有政治團體為他們發聲的,因為他們不納稅,就不承擔身為國民的應有責任。
但到了現在戲子的地位又逐漸高起來,其中很重要得原因是,現代戲子開始交稅了。
收稅而且起到幫國家合理收智商稅的效果,擴寬了國家稅務的渠道。
所以國家對戲子也相當寬容,但對國家來說也是有底線的,那就是戲子不能在稅務上犯錯誤,否則那就是戲子自己走入了絕路,把自己身為這國家公民的保障給丟掉了。
現在換成漁業也是一樣,自己開始對漁民進行收稅,就代表漁民納入到自己的政治體系。
說的粗俗一點,你都交保護費了,那自己總不會把你給逼死,不然以後自己到哪裡去繼續收保護費啊!
劉泰微微眯起眼睛,“所以自己可以用這些船塢,成為自己管理基層漁民的觸手。
一開始可以給百姓們讓出一些利益,比如幫助漁民修補船隻,比如租借先進的漁具,又比如引導百姓去某些容易捕魚的水域。
畢竟官方輔助漁民的利益,底層百姓不可能不要。
但等到基層百姓的資訊收集得差不多,尤其是他們還是適應這些船塢的幫助之後。
那自己就能釋出向基層漁民收稅的訊息,他們如果還想要繼續享受這些福利,就必須去登記造冊,並且一年收一石的小魚乾才能夠享受到這些待遇。
當然他們也可以拒絕,但是接受的人,會本能形成圈子,排擠與打壓他們。
自古以來,免費的才是最貴的,自己要讓這淳樸百姓體會下二十一世的人心險惡。
不過,一年收一石的小魚乾,對於百姓們的負擔重嗎?還是需要再收集資訊看看才行。”
劉泰的心中不由帶著幾分踟躕。
畢竟向漁民收稅這種事,不像向農民收取糧食那樣算是有據可查。
確定每畝收取多少後,以承包責任制交給農民自己去闖,自己多少有些把握。
但捕魚的話,這時代往前最多也就是收取魚塘稅的訊息。
至於向近海捕魚收稅,這還真沒有,畢竟從土地裡面刨食都來不及,誰會抬頭看海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