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再在劉泰身邊待著看看,至少邁兒與翼兒還小,我若是將他們捨棄,又如何對得起兄長與阿姊。”郗鑑心中稍稍定了定心思,到底決定再繼續待下來再說。
而劉泰與羊曼稍稍交流後,發現羊曼給人誠懇之感,讓人不自覺會對羊曼產生幾分信任。
不過,羊曼倒也沒在劉泰這裡待得太久,兩人商量完畢了後續瑣碎事宜,羊曼便向劉泰告辭,開始主動去宣傳起這整治瘟疫的藥方來。
而隨著控制住瘟疫後,劉泰也沒有在前線長待,而是回到臨淄,處理起各種雜事。
一是陸續安排這些參加了瘟疫救援的百姓們迴歸鄉里,倒也給他們塞了一塊牌子,能一定程度的享受到相應的待遇。
另外還每人贈送了一袋食鹽,就希望他們以後要為自己代言了。
除此以外,劉泰則開始騰出手來清理那些在底層的官員,或是換上一批退役軍官,或是從這次前往疫區的義士中提拔一批人在基層。
可以說,劉泰在青州的事還是相當多的。
尤其當初田禋提交給自己在每個郡縣修建船塢的計劃,劉泰也趕緊抓起來。
畢竟這件事關係自己跟王浚的未來決戰。
但單純的修建船塢對劉泰來說,是有種不可理喻的。
因為船塢修建,哪怕是在古代,也是一件初期投入相當大的事。
尤其這些船塢,將來還想要一定程度的給水師進行補與維修,這所需要的規模肯定是要更大,人手材料場地……這些都是問題。
對劉泰來說,最大問題則是這樣的船塢應該要怎麼樣進行盈利,這才是關鍵。
由自己作為官方用一次就捨棄,自然太浪費了。
這跟自己想把渤海承包為內海的想法實在相差太大,畢竟整個渤海的漁業資源是自己非常重要的一個資源點。
這時代的其他人有意無意的忽視了海洋的重要,想到得只是在土地裡面刨食。
但自己不一樣,自己來自未來,對自己來說,海洋比陸地有著更遙遠的未來。
正因為這樣,自己為什麼會圍繞渤海制定戰略,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想要在自己起兵之初始就想把水師……不!應該是海洋就納入到自己的基本盤中。
有句話叫做,同甘共苦你不在,榮華富貴你不配,這既是形容男女之間的關係,但同樣,這一句話也能形成一個政權形成時的底層構築與權力分配。
而水軍從來都是被華夏所忽視的一環,沒辦法,華夏本身的地形就決定了水師的地位。
所以在華夏統一後,水師又往往只是華夏軍事力量的點綴。
哪怕現在地位最高的水軍都督,除非是南方的割據政權,否則在大統一的王朝中,這職務根本算不得什麼高官。
在將來的戰爭中,水師能幫助自己的地方的確是非常少,但在軍事與政治上對自己的幫助不高,但這並不代表著在經濟上對自己的幫助不高。
別得不說,至少在這沒有和汙染水的時代,自己的水師把渤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後,除了能讓自己到遼東那邊成為坦途,幫助自己弄來馬匹這一種最頂尖資源以外。
最重要得還是在自己的引導之下,能夠不斷的去發展遠洋捕撈,讓海鮮魚類在自己勢力的食物比重逐漸增加,用利益去引導這時代的百姓們去開發海洋資源。
沒辦法,這時代已經進入到小冰河時期,隨著平均溫度下降,種田不是說沒前途,而是在這段時間內如果著重研究種田行業,那基本上是逆天而行。
但如果去開發海洋資源的話就不一樣了,這就算算不上順天而行,但至少也是在侵佔領無人爭奪的增量市場。
至少對整個華夏來說,只要花費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如果真的能開發出遠洋捕撈的技術來,那以後華夏再想要遏制海洋勢力那就不容易了。
因為海軍是立國的重要基礎之一,海洋捕撈養活著數以千萬計算的百姓,若誰說出禁海兩個字,那所面對的怕是要打一場分裂整個華夏的戰爭才行。
想一想“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廢漕改海斷然不許!”,若是遠洋捕撈帶來的利潤是千萬,甚至上億級別的,那百萬漕工又算什麼。
所以在劉泰的戰略中,渤海很重,環渤海的計劃也很重要。
雖然這對現在爭奪天下來說,環渤海計劃非常不現實,更沒有什麼明顯利益。
但在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遠的未來,隨著這批吃海揚飯的百姓成長起來,成為一個屬於自己的政治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