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時。
人群中,一名考生走到其父親面前後,直接哭了起來。
“爹,蘇中丞出的策論太難了,他……他是不是在針對我?我……”
那考生還沒說完話,只聽得“啪”的一聲脆響。
其父親竟然一巴掌扇在了他的臉上。
“逆子,你竟然敢在私下詆譭蘇中丞,若再說此類話語,為父與你斷絕父子關係!”
當即,那考生便止住抽泣,一句話不敢再說了。
這就是蘇良的魅力。
在眾多百姓眼裡:蘇良不會有錯,若有人覺得蘇良有錯,那一定是他看錯了。
與此同時。
趙禎與中書諸相公也都拿到了蘇良的省試試題。
歐陽修捋著鬍鬚道:“景明出題,確實有水平,臣覺得不難,實乃恰到好處,可選出良才!”
王堯臣認可地說道:“確實不算難,若我遇此題,依舊能中狀元!”
文彥博等人不約而同,都白了歐陽修和王堯臣一眼。
這二人,一個是大宋文宗,一個是天聖五年的狀元,再加上當下在政事上的積累,自然不覺得題難。
文彥博非常客觀地說道:“題確實有些難了,不過這樣更能拉開差距,使得賢才與一般之才的界限更加分明,臣也支援!”
……
趙禎微微點頭。
“朕與蘇卿商量後,定下的是,此屆省試取士不低於四百人,諸位可有異議?”
“臣無異議!”眾臣齊呼。
往屆,正奏名進士的名額一般在二百到三百之間,當下擴招,近乎增加了一半。
不過進士分五甲。
一甲二甲賜進士及第,三甲、四甲賜進士出身,五甲賜同進士出身。
五甲的區別也非常大。
一甲可直接得官,二甲也基本能得官。
後面三甲,仕途就比較坎坷了,有的甚至會再次參加朝廷的館閣考試和特殊類考試,以求迅速謀得官職。
趙禎接著道:“至於殿試,則是考察他們的擅長的方向,然後將這四百餘人全都放到遼境諸州、東瀛府、高麗州,給予不同官職,一年後,視其表現朝廷再決定是否改職。”
“臣無異議。”眾臣再次齊呼。
當下,朝廷缺官。
尤其缺那種滿腔熱血、一身正氣,為官只為報效朝廷的年輕官員。
這些人或許並不是最優的選擇,但當下卻是朝廷能做到的最合適選擇。
透過歷練者,皆能得特例升官,無法透過者,就可能在書閣中從事文字類事務了。
這與往常的熬資歷升遷,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