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著說著,營帳內便吵了起來。
耶律洪基黑著臉,待眾官員吵了半刻鐘後,他才站起身來,大吼道:“夠了!夠了!夠了!”
頓時,營帳內再次安靜下來。
耶律洪基看向一直未曾發言的南北府宰相蕭惟信和姚景行。
“蕭相、姚相,你們可有計策?”
蕭惟信和姚景行互視一眼,然後同時拱手,高聲道:“立即退兵,捨棄燕雲!”
“什麼?”
耶律洪基簡直不敢相信。
剛過一戰,南北兩宰相竟然就要撤退,若是別人之言,此刻他已經揮刀殺人了。
其他文官武將也是一臉不可置信。
此時撤兵,退出燕雲。
他們的名字將會被刻在契丹族的恥辱柱上。
“理由呢?”
耶律洪基看向二人,眼神冰冷,幾乎能殺人。
蕭惟信率先道:“此戰之後,宋軍士氣大盛,鬥志沖天,而我軍則是士氣低迷,已對宋軍產生了畏懼之心,外加我們的糧草不足,根本沒有能力將燕雲奪回來。”
“失去燕雲,已是必然,不如直接將檀州捨棄。”
“宋得燕雲,即使要攻我們本土,也會籌備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我們可再休整隊伍,籌備糧草、武器,與宋再大戰一場。到了我們本土,周圍皆是我契丹之族,無論是籌糧還是對宋人的反抗都會提高許多,我們才有贏的可能!”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姚景行補充道:“當下我們若將兵力耗盡,本土難保啊,宋軍長驅直入,我們只能一撤再撤啊!”
這時。
一名武將道:“陛下,不可退兵啊!這一戰,我們只是中了宋軍的詭計,再打一仗,他們的戰車陣絕對就沒有那麼好用了,包括這次他們的火器使用頻率遠低於幽州,他們沒有那麼多火器了,我們若撤,不但會讓我們所有人成為契丹族的恥辱,還會讓宋更加囂張!”
“接下來,我們唯有取得一次大勝,才是使得大遼免於滅亡的唯一方式!”
“陛下,不可退兵啊!”
“陛下,不可退兵啊!”
“陛下,不可退兵啊!”
……
數名武將都反對退兵。
他們認為這一戰,只是中了宋軍的計,他們並未打出自身的實力。
耶律洪基的眉頭緊緊皺起,一時無法抉擇。
若孤注一擲去戰,贏可遏制大宋入侵,但輸就有可能使得遼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而若不戰,在本土籌備一番,確實勝算會更大一些。
但還有十餘萬大軍在手,便宣佈退兵,日後恐怕他就喜提遼國“最窩囊”皇帝了,並且即使後撤,也不一定能勝宋。
耶律洪基思索了片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