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不是達官貴人的溫柔富貴鄉,而是全宋百姓的汴京。
“什麼?兒子打了大皇子,還教他翻牆上樹、朝著夫子茶壺裡倒墨水!”
官家是要動真格的了!
他們本以為自己理由正當,官家定然會換一批人,沒想到官家竟會如此做。
若只有兩三個,中書還能將其視作正常情況,但五十二人中竟有四十三人不願外放,那很明顯就是不願去了。
蘇良也幫其圓著說道:“對,對,有時老人怕子女擔心,在子女面前總是將精氣神兒提得高高的,這時,就更應該注意了!”
……
韓絳和蘇良壓根就不想聽他講,直接朝著宅院中走去。
聽到此話,蘇良不由得樂了。
意欲讓這些官員外放入窮縣,改變窮縣現狀。
趙禎看了一眼御案上的名單。
許修之不愧能入太常禮寺,主管宮廷禮制之事。
富弼想了想,道:“實在不行,便依介甫的想法,改換明年年初新進的進士們去任職吧!”
文彥博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富弼、張方平、吳育、宋庠也都是黑著臉。
他們想到會有官員找理由拒絕外放,但沒想到竟然這麼多。
“介甫,你以為所有的新進進士都如你一般,入仕便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這些新進進士,沒有兩到三年的歷練,根本沒有做一縣主官的能力!”
唐宛眉長呼一口氣,胸口如一隻小兔子般起伏不定。
片刻後。
蘇良也看不上那些對全宋變法不上心的官員,對他們早就放棄了。
王安石一愣,旋即解釋道:“君實兄,我可沒說你。館閣的年輕官員中,若只留一人修史,那必然是你。你雖也在修史,但卻絲毫沒有影響變法事務,與他們完全不一樣!”
三人將外放的京朝官名單呈遞給了富弼。
基本都來自於學士院、崇文院(即館閣)、以及中書省下的制敕院、舍人院、太常禮院和審刑院。
“而今,皇后雖不寵溺暽兒,但管束太嚴,一坐一站都有規矩,不能犯一點錯,這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而言,太無趣了!”
“不行。新進進士經驗不足,沒有一兩年的試煉,難知一縣,他們若去,幫扶令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昨晚,蘇良覺得蘇子慕有些不一樣,但也沒在意,便沒細問在禁中讀書讀的如何,沒想到竟然打架了。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貧困縣註定又偏又遠。
就憑這股精氣神兒。
此訊息一出。
臘月二十一日。
清晨,天剛矇矇亮。
“朕召伱們二人,乃是要命你們去探查那四十三名官員拒絕外放的理由是否屬實?”
“啊?”蘇良一臉懵。
……
富弼根本不願再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他感覺到了一絲冒犯。
讓全宋變法惠及到所有的大宋百姓。
大宋的官員倒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