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夏竦、張方平等人站於另一側。
蘇良看向兩邊人的表情,便知剛才定然有過一場激烈的辯論。
而此刻。
官家身在偏殿休息。
這種情況,蘇良三人已經歷過多次。
兩府三司難以決議之事,官家便會尋臺諫主持公道或提出建議。
首相文彥博來到三人面前,將當下的情況講述了出來。
此場辯論的起因是——
曾公亮提議用風火雷開採礦石,官家召來兩府三司的相公們來議。
結果,除了王堯臣、范仲淹、曾公亮三人贊同此事外,其他相公皆反對。
這個結果也讓蘇良大吃一驚。
但他聽過文彥博講述的理由後,不由得明白了。
眾相公反對用風火雷開採礦石的理由是:撼動地脈、耗洩陽氣,易毀大宋國基。
在蘇良眼裡。
此理由有些迷信成分,簡直就是州橋上風水先生的說辭。
但這些相公們卻深信不疑,且有篤信的理由。
自大宋建國以來。
礦石開採之地,頻頻發生地震。
距今最近的就是慶曆六年時,京東路盛產金礦的登、萊兩州發生特大地震,百姓死傷無數。
最後的結果判定,便是開採金礦所致。
另外,還有泥石流、洪水等災情,也都是因過度採礦,伐樹毀林導致。
這使得,朝廷對採礦之事,禁忌頗多。禁忌一多,效率自然就提不上來了。
除了這些原因外——
宋庠認為,風火雷破壞性太大。
若形成採礦熱潮,易挖斷大宋龍脈。龍脈斷,則國基便會坍塌。
張方平認為,地之所產有限,不可窮挖礦產,應為子孫計,為後世計。
這個理由可謂非常高尚,也有些道理。
比如在挖金礦時,不用火藥,採取的是沙裡淘金;若用火藥,則為巖裡淘金。
破壞性儼然是兩種程度。
范仲淹、王堯臣和曾公亮贊同的原因是:此舉可解大宋財務之急,待救急之後,可再緩緩行之。
此外,這三人根本不相信風水上的龍脈說。
很快。
蘇良三人便了解了此事的來龍去脈,並清楚了每位相公的想法。
蘇良不得不承認。
挖礦確實易導致地震,也會造成伐樹毀林,水土流失。
但錯不在風火雷。
他不信所謂的龍脈之說,更不認為需要為後世子孫保留這些礦財。
三人思考完畢後,朝著不遠處的張茂則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