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裡,根本沒有朝廷。
他在此製作火器,完全為了得到煉丹的材料。
蘇良自然要全力滿足他。
估計是曹佾瑣事太多,怠慢了他一些,故而老道士有了些小脾氣。
“你這個小蘇還算不錯,老夫信你!”玉陽子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便離開了。
蘇良看向曹護,問道:“火器和火雷可有名字?”
“還沒有,大家都習慣稱呼為火器和火雷了!”
“你將此事匯稟樞密院,並懇請官家為火器、火雷賜名!”
“明白。”曹護點了點頭。
當下,火器營隸屬樞密院管轄,歸樞密副使曾公亮主管。
一應事務都應由樞密院向朝廷彙報。
蘇良自然不能再像在百家學院時那樣隨意了。
在朝堂,越俎代庖,乃是大忌。
他又補充道:“此外,這火雷可不僅僅是打仗的利器,也是賺錢的利器,你匯稟時,提及採礦二字,曾相公便明白了。”
“嗯嗯,好。”曹護再次點頭。
火雷爆炸後。
蘇良率先想到的便是將此物用於採礦。
當下,大宋境內發現的礦藏並不少,金礦、銀礦、銅礦、鐵礦等皆有。
但開採速度太慢了。
雖然在真宗時,礦場上也用上了火藥,但那種火藥的威力太弱。
比人工開採並快不了多少。
大宋採礦之所以採取官置場監和百姓承賣兩種方式,就是因開採速度太慢。
而今有了此等威力的火雷,採礦速度必然會迅速提升。
……
翌日。
樞密副使曾公亮便將火雷情況向趙禎做了彙報,並懇請趙禎賜名。
趙禎甚是高興。
因管狀火器與火雷同出一脈,便分別賜名為風火槍與風火雷。
令蘇良感到意外的是,他沒有聽到任何涉及風火雷開採礦石的訊息。
此等可為朝廷快速牟利之法,理應立即執行才對。
……
午後。
就在蘇良準備去樞密院問詢一番風火雷開採礦石之事時。
內侍傳來官家口諭:令唐介、歐陽修、蘇良三人入宮。
當即,三人便迅速朝著禁中趕去。
垂拱殿內。
當蘇良三人來到殿內時,兩府三司的相公們都已經在裡面了。
范仲淹、曾公亮、王堯臣三人站於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