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也認真思考起來,他非常欣賞蘇良此策。
“開盛世之治,為大宋延續國祚!”
此話令趙禎幾乎喪失了抵抗力,但趙禎也知群臣所講的後遺症必會發生。
一時,他也甚是糾結。
約一刻鐘後,趙禎叫停眾臣,看向前面的相公們。
“諸位相公以為此策如何?”
文彥博率先道:“此策是解藥亦為毒藥,臣以為此策易使得我朝湧現諸多酷吏,與國策不符,臣反對。”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夏竦、張方平、宋庠、吳育、王堯臣都紛紛附議。
在他們眼裡,此策乃是“殺人不見血”之策,一旦施行,必出亂子。
這時,范仲淹站了出來。
“此策非治國之良策,但卻為救時之良策,臣以為,當下乃全宋變法之時,此策可行。”
慶曆新政之敗,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范仲淹心太仁慈,才給了反對者栽贓嫁禍的機會,故而這次他贊同此策。
“臣附議!”
“臣附議!”
……
包拯與眾臺諫官紛紛表示附議。
這時,一直都未曾發言的歐陽修大步走出。
“官家,此策確有諸多弊病,但瑕不掩瑜,臣以為此策不宜連續用,但可間歇用。”
“比如我們先施行三個月,過嚴則罷之,過鬆則再行之。既能挑選出賢官幹吏,又不會使得官員們因政事過多而怨聲載道,豈不美哉?”
“過嚴則罷之,過鬆則再行之。”
聽到此話,趙禎的眼睛瞬間亮了。
別的策略若斷斷續續,必然難以生效,但此策若斷斷續續,反而能減少諸多弊病,且可出效果。
一旁,蘇良不由得長呼一口氣,這是他與歐陽修早就商量好的計策。
他先鬧大,使得官家知曉優劣之勢,而後歐陽修再出中和之策。
當時,歐陽修對此策的形容是:百官皆為朝廷牛馬,不能吃飽喝足而不勞作,也不能令其總是挨著鞭子埋頭向前,在揮鞭使得牛馬前行一段後,可以讓其停下,吃飽喝足,如此才能走得長遠。
而這時。
趙禎突然看向蘇良,而後又看向歐陽修。
他瞬間明白。
這兩人乃是一個在唱紅臉,一個在唱白臉,定然是早就商量好的計策。
趙禎細細一品。
若蘇良直接呈遞此策,他定不會同意。
但而今蘇良用這種方式,使得趙禎看到了群臣反對的理由,他倒是覺得可以如歐陽修所言那般實施。
士大夫官員們過得確實過於幸福安逸,該讓他們當一段朝廷的牛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