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唰!
丁度剛說出“伐喪非大國所為”,一群臺諫官便瞪眼看向他。
丁度立即改口道:“不過,西夏……向來無恥,我們也不應與其講什麼禮儀,該打還是要打的。”
“官家,此時絕不可戰!”夏竦站了出來。
夏竦曾在西北執掌軍事數年,擁有多次輸給西夏的經驗。
“以我軍當下之力,可痛擊西夏,但卻不能使得西夏滅國,無滅國之力,便不可打,否則將造成的是邊境持久的動亂,另外遼國也極有可能乘人之危!”
隨即,樞密副使龐籍站了出來,
“臣認可夏樞相的建議,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遼國趁虛而入,我們將會兩面受敵,當下的西夏,只是換了國主,其戰鬥力還是在的。”
緊接著。
剛任參知政事的文彥博站了出來。
“臣也認為不能打。西夏全民皆兵,打仗向來都是不備糧草,一路燒殺搶掠,我軍還沒有實力護衛所有的西北百姓,為了百姓性命,此仗不能打。”
“其次,河北軍多年不戰,戰力堪憂,若遼軍趁虛而入,我們取勝的把握並不大。”
“最後,若我們攻打西夏只是為了報仇,那就更不值得了。西夏多為沙地,百姓貧乏,我們若佔領西夏之地,如何對待那些禿頭的党項人,是殺還是養,又如何能讓那些百姓真心臣服於我們?”
……
眾臣聽了文彥博的一番話,不由得都點了點頭。
剛才過於興奮。
而今細細一想,突然發起戰事,確實不穩妥,存在著諸多隱患。
這時,蘇良站了出來。
“臣也認可文副相的建議,確實不應戰,不過趁著元昊身死,我們在慶曆四年與西夏的和議理應廢除。”
“臣建議,立即將歲賜取消,我們不打攻城戰,但若西夏來惹我們,打防禦戰乃是我們的強項。
歐陽修不由得眼前一亮。
這幾年,范仲淹在西北修建大量城堡,建立了一條完整的防禦體系。
打防禦戰,大宋穩嬴。
這時,三司使王堯臣突然站出來拱手道:“官家,臣以為蘇御史所言甚有道理。”
要知,當下大宋給予西夏的歲賜有:絹十五萬匹、銀七萬兩、茶三萬斤。
這筆錢要省下來。
王堯臣今年上半年就不怕一些衙門堵門要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