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張相的,善屬文,明決斷,堪當官家之筆……”
蘇良和周元聽後都不由得笑了。
周元率先開口道:“這叫品評?這不是溜鬚拍馬嘛!”
冷公子品評三位相公之言,基本都是誇辭。
呂誨撇了撇嘴,道:“他對吳相和張相的評語,我還能認,但是對陳相嘛,若不加上一句‘牆頭之草,八面玲瓏’,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哈哈哈哈……有道理!”蘇良笑得前俯後仰。
“牆頭之草,八面玲瓏”已是臺諫官們對首相陳執中公認的評語。
但他受官家寵幸,首相之位甚是穩固。
呂誨舉起小報,又道:“我為你們念一念夏樞相的啊!”
“夏樞相,善於文章,亦精於武事,國之柱石,真宰相器也……”
聽到這話,蘇良直言不諱地說道:“這位冷公子如此誇讚兩府的相公,莫非是要靠著吹捧,謀取官位?”
“唉!老奸巨猾四字沒有冠夏樞相之身,說明他還不瞭解夏樞相呀!”一旁的周元,一臉認真地說道。
“周兄,知己,知己啊,我與伱的想法不謀而合!”
這一次,三人同時笑出聲來。
呂誨緩了緩後,接著道:“後面還有對歐陽學士、包學士、唐中丞和蘇御史的評價,我就一塊唸了啊!”
蘇良聽到還有自己,不由得好奇起來。
“歐陽永叔,一代文宗,落筆成章,知政事然淺薄,且私德有瑕,難以重用……”
“包希仁,公而忘私,其政嚴明,政務敦實,然不知水至清而無魚,知開封府盡也,不可擢升……”
“唐子方,剛正大義,不畏權勢,直聲可動天下,然耿介過之,實為忠正之臣而非賢良之臣也……”
“蘇景明,少年得志,擅屬文,然傲世輕物,宜外放僻縣歷練,使其知大器晚成,方為國之柱石……”
這位冷公子對包拯和臺諫官們的品評,就有些譏諷了。
呂誨唸完後,將小報扔到一邊,道:“實乃狂士之言,為博虛名,不足信也!”
蘇良微微皺眉。
他對冷公子評價自己應該多經歷挫折,外放歷練,倒不以為意,但他總覺得這種品評怪怪的。
“二位,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品評很怪,不像是一個年輕人的品評,倒像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品評。”
呂誨和周元回想一番,還真覺得如此。
這些品評,特別像是上官給下官的評價,語氣中帶著一抹上位者的睥睨之氣。
這種感覺,讓三人都覺得有些不舒服。
想必已經有人猜到冷公子的身份了,先保密哈,拜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