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蘇良先動土地,後動商貿,籌建南郊市集時還想動一動禁軍,才疏志大,懷奸不忠,乃是又想興起竊國誤民的新法,應重罰。
趙禎還是比較靠譜的。
所有的彈劾奏疏,皆留中不發,置之不理。
當下的常朝,乃是五天一朝。
恰逢明日便是朝會,官員們本想著在朝會上彈劾一番,哪曾想趙禎以身體不佳為由,直接取消了朝會。
而官員申請奏對,趙禎也是一律不見。
兩日後。
由於臺諫緘口,全未發聲,一群臣子將御史臺和諫院也彈劾了。
當下,兩府三司的相公們都還沒有表態。
他們也在觀望,觀望趙禎的態度,而趙禎完全沒有表態。
而真正鬧起來的臣子,以館閣之臣為多。
這些官員。
一部分來自昭文館、史館、集賢院。
一部分來自太常禮院、宗正寺、國子監、司天監等。
彈劾者大多都是親戚兒孫甚多的老派官員,年齡也都在四十歲以上。
這些人,有了範富變法的經歷後,尤為害怕變法。
他們怕變法將自己的官位變丟了,將他們兒孫的仕途變丟了。
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官位最重要,其次是兒孫的前程。
至於朝廷虧不虧空,他們無所謂。
每個人都覺得朝廷多養幾個人,並無大礙。並且他們認為自己為朝廷出過力,朝廷就應當厚待他們和他們的子孫。
又一日,午後。
皇宮左銀臺門前,十餘名官員被趙禎再次拒絕後,無奈地在廊道下徘徊。
他們覺得自己是正義的。
是為全天下的官員來討說法的。
是要官家罷黜蘇良這種貪清譽而懷奸不忠的官員的。
哪曾想,官家根本不予理會。
近來,趙禎龍威正盛。
他們根本沒有如臺諫官那般的勇氣,敢在垂拱殿門前大聲喧譁,強勢面君。
這時。
一名鬍子花白的官員說道:“諸位,官家不見我們,定是想著將此事放一放,待民間討論不多了,再處理此事。官家心善,被蘇良矇蔽,我們卻絕對不能再等了,我建議,我們現在去圍堵御史臺,讓蘇良站出來給一個說法!”
此官員名為許修信,現任集賢殿修撰,乃是靠著其父親的恩蔭做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