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使張方平見官家心意已定,想起每年給遼的歲幣,不由得也站了出來。
“包希仁老成練達,通曉軍事,若兼察邊事,確實是不二人選!”張方平也力挺包拯。
陳執中向來都是以趙禎之意為己意。
他當即也站出來道:“臣附議!”
五位宰執有四位都贊同包拯任正旦使,賈昌朝再反對也沒有什麼意義。
他也當即拱手道:“官家,臣亦無異議!”
趙禎不由得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發現,自己若強硬一些,只要佔著道理,這些天天撕扯大道理的臣子也不過是紙老虎而已。
“那中書便擬旨吧,若還有反對者,便由諸位去解釋了!”
說罷,趙禎便面帶笑容地離開了。
杜衍等人再次一愣。
近來,官家是越來越睿智,越來能掌控大局了。
此事最難纏的不是他們。
而是王拱辰、劉湜、錢明逸、李定那些人。
若他們得知包拯將成為正旦使,絕對會上疏反對。
這時。
杜衍緩步來到陳執中面前,道:“陳相,你與王中丞、錢正言等人接觸較多,他們若上奏反對,此事便交給你了!”
說罷,杜衍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
杜衍為首相,說的又合乎情理,陳執中還真不知如何推諉。
……
午後,知諫院包拯將任正旦使的訊息便傳了出去。
蘇良甚是歡喜。
這說明自己對趙禎的說教已經起到了作用。
而王拱辰、劉湜、李定、錢明逸等人皆是不滿,紛紛上奏表示反對。
趙禎將這些奏疏全都退到了中書省政事堂。
這時候。
陳執中圓滑的處事天賦展現了出來。
私下裡。
他告知一些官員,官家任用包拯為正旦使乃有深意,意味著大宋對遼國的態度已發生了轉變。
而在明面上,他放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