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感覺到不久之後,就要登船的壓力,那十名船員中,竟然有一個寧願賠上三倍違約金,也要選擇了退出。
與此同時,東林國的外星人,大概終於意識到本土資源的貧瘠,或者是感覺到在這地球上生存,必須與地球人類互通訊息,交換資源,互為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它們終於接受了地球聯盟伸來的橄欖枝,答應與人類進行外交。
“它們沒有走侵略、掠奪的路線,極可能是內部沒有消化完,東林人的遺留問題。”
有社會學家分析道。
“它們答應的這個外交,看上去,更像是物品交換視窗。”
國際聯合機構的管理人員,看到東林國提出來的外交正策,下評語道。
東林國願意與地球人類進行外交,但並不開放這個國家,拒絕地球人類踏上它們的國土。
它們啟動了東林國原先的網際網路根伺服器——在它們進行閉關鎖國的時候,根伺服器被它們關閉掉了。
透過這個根伺服器,它們新建了一個向地球人類展現產品,和公佈、交流資訊的視窗。
地球人類只能透過這個視窗,跟它們進行物品的互動。
除此之外,什麼都不能做,更不能從中瞭解到東林國內部,變成了什麼樣子,以及它們實行了什麼樣的制度,呈現出怎樣的社會形態。
“看樣子,它們開放的這個外交視窗,僅僅是為了解決它們內部的資源貧瘠問題,而並非是出於要與地球人類長期共存的發展。”
社會學家看出了點端倪。
“我們是不是應該防範它們啊,比如它們透過這個視窗,獲取了需要的物資,積累了發動侵略戰爭的資本,打牢了國內根基後,就會向我們地球人類宣戰?”
有正治家提出異議道。
“不排除這個可能。”
社會學家道:
“但不管怎麼做,我們地球人類肯定要防範它們的。一刻也不能放鬆。”
“既然如此,不如斷絕這個外交。”
正治家果斷地道:
“不然,我們這是在養虎為患啊!餵飽它,讓它來咬我們啊!”
“恐怕不行啊,這不等於把它們逼上絕路嗎?”
社會學家道:
“要是它們不能透過這個外交視窗,獲得需要的資源,那麼它們一定會發動侵略戰爭,用戰爭的方式來掠奪它們需要的資源。反正它能打敗我們地球人類,它們應該對此有信心的。”
“我覺得,它們沒有第一時間選擇戰爭,一定是瞭解清楚了它們的實力,以及我們地球人類的概況,權衡利弊後做出的選擇。”
正治家道:
“它們肯定摸清了我們地球人類的底細,而我們卻對它們一點也不瞭解,這樣跟它們開展外交,這會讓我們矇在鼓裡,自已幫它們挖好了我們的墓地都不知道。”
“我們可以先跟它們外交一段時間,讓它們嚐到外交甜頭後,再提出附加條件。”
另外一個正治家建議道:
“比如,讓它們開放一個港口碼頭,供我們投放和攝取交換的物資,方便我們窺探它們的世界。”
這個建議得到大多數成員贊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