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個結果的唐起,發出既感慨又無奈的心聲。
而唐起負責的唐國“文明備留”部門,也已經成立,並開始在制定“文明備留”方案。
劉幫、陳沖、陳虹、宋昌、秦燦,都是這個部門的成員。
“鑑於地球聯盟的‘人類文明遷棲計劃’,四大方案制定得很周全,所以我們唐國的‘文明備留’計劃,就不搞飛船遠航之類的方案。”
唐起對這個部門成員道:
“你們有什麼好的方案?”
“那我們只能走地球聯盟,沒有用上的方案了。”
秦燦道:
“比如光速、反物質、曲率?”
“那些太不實際了。”
陳虹道:
“還不如研究怎麼改造基因,以適應人類末日下的核化地球,甚至是適應水下生活。”
“這個也不太現實啊!”
宋昌道:
“我認為比較可靠的,是在我們唐國境界,挖幾個應急發射井,隨時可以發射運載火箭,把人員與緊急物資送上咱們的空間站。”
“這個靠譜一點。”
劉幫贊同道:
“還可以改造空間站,讓空間站具備遠航的能力。”
唐起同意了宋昌這個提議:
“我決定把這個提議,向領導們彙報下,要是他們同意,就照這個方案執行。”
……
(鍋)防部七個領導聽到這個提議後,沒有反對,也沒有贊同,而是表態道:
“小唐啊,你是這方面的專家,怎麼能跑來問我們這些,只知道保家衛國、只知道打仗的粗人呢?只要能保證我們唐國的火種,在末日下還能留下一點,不管是什麼方案,只要你們這些專家覺得可行,就去執行。我們不會在方案上指手劃腳,只能給你們做後勤支援。放心去幹吧!”
……
唐起回來後,就把宋昌的這個“發射井計劃”開啟。
說句心裡話,唐起並不怎麼認可這項計劃。
即使後期,把唐國的空間站,改造成具備遠航能力的飛船,也無疑是地球聯盟“應急期方案”的翻版。
唯一的區別,只是唐國這個,儲存的是唐國的民族火種而已。
……
第四年。
集合了全球的資源,動用了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全球各行各業,尤其是尖端科技行業,應急期方案的飛船框架,終於趕造出來了。
除了飛船的框架,其他諸如通訊系統、資源迴圈系統、安保系統、生命維持系統,以及各種附加功能的裝備等等,都已經完成,就差裝配到船體上了。
只有動力系統,涉及到引擎研發、製造,除錯,屬於核心專案,重中之重,進度有些緩慢,只進行到了一半。
但不管怎樣,整體進度還是可以預見的,是在計劃掌控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