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本質上講,意識念頭跟量子絲毫搭不上關係。
唐起看到這裡,失望極了……用他們這種理論,壓根建立不起意識穿越的標準模型。
苦惱!
好苦惱啊!
唐起長嘆!
突然,唐起靈光一閃……這會不會是思想陷阱呢?
既然找不到意識量子化的辦法,那我可不可以把意識量化問題放在一邊,先嚐試一下把人類進行量子化?
人類能被量子化嗎?
人類體系由一個個生命個體集合而成,而每個生命個體都具備人類的所有屬性。
用物理角度來分析,就是把人類當成一個物理體系,然後給出一個人類的“物理量”。
這個人類的物理量有多大,暫時算不出來,但可以肯定它的取值範圍:即人類所有活動,也就是目前人類總體觀。
確定了物理量的存在,就可以對人類進行量子化了。
組成人類體系的每一個人——個體生命就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從而實現人類量子化:每一個人都可以視為量子。
人類量子就是人類組成的最小量。
關於人類量子的特性表現在哪,這個放在以後再研究。
“有了人類量子的物理名字,弄個算符,就可以建立它的標準模型了。”
根據平行的兩個世界,按原世界作為費米場,現世界作為玻色場,建立起一個以“個體生命”為粒子的標準模型——這個“個體生命”是用來暫時代替意識算符的,因為唐起還沒搞懂意識究竟是一種粒子?還是能量?還是波?只能暫時用“個體生命”這種人類量子來代替。
用這個標準模型來描繪生命粒子,在兩個平行空間上的相互作用,最終確定兩邊的空間產生一個粒子重合的位置。
這其實是借用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進行一種拓展嘗試。
在這裡,用粒子重合的位置來求證空間轉換問題,這也是唐起發生空間穿越所證實的地方,所以要引入兩邊粒子“統一位置”的解決方式,給出一個路徑積分方程。經過模型描繪,的確證明了“重合位置”的機率誕生,但出現了無窮大量的情況,這讓唐起即震驚,又驚喜無比!
根據他搞數學與物理的經驗,出現這種情況才是正常的,這說明他建立的這個“人類量子穿越空間模型”,感覺上是對的。
接下來就是循規蹈矩地解決場論的問題了。
“在這個建立起來的標準模型裡,引入統一位置之後,的確出現了費米場的崩塌,在超對稱的轉換下,一個重合位置的機率出現在玻色場裡,經過極其繁瑣的計算之後,出現了無窮大量的情況。”
這些無窮大量,怎麼來消除呢?
如果不能消除這些無窮大量,不能實現重正化,那麼這個標準模型它是不成立的。
“要消除這些無窮大量,得先弄明白這些無窮大量代表的是什麼。”
唐起抓著下巴琢磨起來。
“或許這些無窮大量,正是合併一致歷史詮釋的問題所在。”
想到這裡,唐起幹勁十足起來。
由於定義人類量子的時候,並沒有指出人類量子的特性,在唐起的概念裡,人類量子僅僅代表著生命個體。
“所以,這些無窮大量,是代表生命個體碎片?”
唐起給這個想法嚇了一大跳。
按照他的這個標準模型的描繪,生命個體的確會發生平行空間的穿越,但穿越後會出現無窮大量的碎片;至於這些碎片能不能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得看那個“重合位置”的機率!?
“這個標準模型看上去很嚇人啊!但不管嚇不嚇人,只要能進行重正化,這個標準模型就能成立。”
唐起先給自己增加了一點信心,然後開始冷靜下來思考。
“這個建模理論有沒有漏洞呢?”
建模理論存在漏洞的話,那麼建立出來的標準模型肯定就有問題。
唐起來回踱著,苦苦思索了好幾遍,最後決定向一位前輩請教。
拿起手機,唐起馬上給他的老師打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