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觀到雲錦觀,八百里路程,王三一路飛掠,累了便小憩片刻,辰時便達到雲錦觀上空。
此時雲錦觀掌門及二位長老,正欲帶著弟子們前去祖師殿朝拜祖師,見王三從天而降,齊刷刷向著半空中徐徐降落的王三山呼拜倒。
“迎老祖入觀!”聲音響徹山巔。
……
今日乃是大年初一,一氣更新。
掌門三人主持完朝拜大典,已是近午時分。
祖師殿內,掌門三人,弟子六人,跪於祖師王三身前。
“林陽仙人乃是雲錦觀祖師,我代為傳法。自今日始,你等修習仙家術法……”
……
林陽仙人傳給王三的行氣要訣、內功心法,名叫《雲錦丹決》。從名字上看,似乎是以雲錦觀命名,像是林陽仙人自創的內丹術法。至於是不是林陽仙人自己所學的術法原本,就不得而知了。畢竟王三學到的,就是這一部丹決。
《雲錦丹決》其實和《青山太玄經》大同小異。裡邊共分兩重境界,一境乃是直指真人之境,也就是《青山太玄經》中的太玄境,人仙境。叫法不同,實際上都是指的同一境界。只是《青山太玄經》僅僅是太玄境的修仙法門,更有針對性。
關於《雲錦丹決》中的第二重境界:地仙之境,只是寥寥幾筆帶過,並無實際修煉的法門。只是講述了第二重境界的玄妙之處。不知道林陽仙人是不是不願意傳之於世,畢竟他後來亦是陽神地仙之境了。
王三是個厚道之人。他決定把《雲錦丹決》向九位弟子傾囊相授。
實際上,卡住眾人境界的,從來不是丹法、太玄經本身,而是絕地天通之後,天地之間日益稀薄的天地玄炁。
只是《雲錦丹決》異常玄妙,竟然能讓林陽仙人在芸芸眾生的凡人世界,不具洞天之地,也能修至真人之境。林陽仙人當真是曠世奇才!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偶獲外丹之法,竟然能窮盡數十年時間,遍尋天下奇花異草,煉製玄丹。關鍵還煉成了。王三在最後一顆玄丹的助推之下,晉入真人之境。
王三隱隱覺得,不具玄丹,九名弟子最多就是修至近真人之境。他也頗為無奈。哪怕林陽老祖把外丹之法傳授給他,他也不一定尋得那麼多的奇花異草,就算僥倖尋得到,更不可能煉至成功。
九位弟子,在他的親身教授之下,進境也是很快。四十餘載時光,有四人已近真人之境,其中就包括掌門的大弟子,三長老、以及兩名二代弟子。此四人飛身皆可達七八十丈高,飛掠四五里遠近。其餘五人,亦是非空可達三十至六十餘丈,飛略一至三里遠。
掌門在百歲之時,傳位給大弟子。一心修煉。但因七十餘歲才修煉丹決,進境反而最慢。
但即便如此,雲錦九子的威名,已是震懾江州郡。四十餘載時光裡,時常傳出一些英雄事蹟。只是江湖人等,並不知道雲錦九子的真正底細。只知道掌門的功法已通鬼神之境,其餘八人不相上下。
而王三,便在這四十餘年時間裡,時常往返太乙和雲錦兩觀之間,逍遙自在。在雲錦九子《雲錦丹決》修練至瓶頸時,王三便周遊江州及周邊州郡,若是有更大機緣更好,若是沒有,也是逍遙一世。
……
王三心血來潮,好久沒有去江州樓混吃混喝了。他活了一百二十餘歲,和江州樓的幾代掌櫃都很熟稔。前些年,偶爾還收些九個弟子的孝敬,少不得金銀錢帛。有時候嘴饞了,便拿著金銀去吃上一頓。一來二去,混的很熟。近二十年,他也不收弟子的錢帛了,終日粗茶淡飯,越來越返璞歸真。
這不,王三想到有一年多沒去江州樓打秋風了。便走了進去,和掌櫃的打了招呼,尋找完整的剩菜,打打牙祭。
王三從一樓尋到五樓,客人們不是還沒散席,就是吃了精光,湯都沒剩下。王三雖然返璞歸真,但也不至於吃別人的口水。於是一層層尋上去,剛好到了六樓,便見到了六個正準備離開的人。
王三一看滿桌酒菜,幾乎未動。這不就是給他準備的嗎?
於是就有了討酒水吃食的這一幕。
王三看這五人攙著醉酒的一人,風塵僕僕,似是自外地而來。而且憑他的真人之境,感覺這六人不一般。
便想問問他們是否有住處,若是沒有,只要不嫌遠,可以住到自己的太乙觀。順便試探一下眾人。
哪知接下來一試之下,令他十分震驚,自己一步三丈,六人跟著的是亦步亦趨,輕鬆應對,關鍵人家還攙著一個醉鬼,高下立判;自己拿出看家本領,御氣飛天,這六人竟然也是真人之境!境界還比自己高多了!
王三既震驚,又驚喜。獨自苦修近八十餘載,終於遇到同道中人了。此行很是值得!
……
六人聽王三一番漫長的回憶,才明白了王三一身玄功如何得來。凡塵世間,六人一路走來,除了巫山洞天,眾人又遇到一位同道中人,盡皆喜不自勝。
也對仙家功法境界,有了新的認識。原來不在洞天之內,也是可以入太玄之境。原來太玄之境,還可以叫做真人之境。原來太玄之境,便可煉製外丹。原來太玄未入地仙,亦是可以陰神出竅,繼續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