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在雲錦觀安排好收徒事宜後,便徑直朝著西北方向,江州郡城太乙觀飛去。
太乙觀距離雲錦觀直線八百餘里,若是順著小路、官道,有一千餘里。雲錦觀所在的雲錦山,向北二百里,乃是江州郡著名的官亭湖。官亭湖呈倒著的“幾”字形,彎彎曲曲數百里,最寬處水域當有百里,最窄處,僅有數里。官亭湖再向北,會通入夏江。
若是沿著官亭湖南岸、西岸向太乙觀行走,當有一千三百餘里,是最遠的路程。但好在可以一路乘船,省卻了徒步跋涉的艱辛。
王三二十餘年前,他水路、陸路都走過,走走停停一載,才到達雲錦山。
官亭湖西側百里,雲錦山西北二百里之地,乃是江州郡另一個大城:洪城。洪城人口亦有十餘萬,農漁商業都很發達。
洪城再向西,則又是方圓四百餘里的山脈。山脈北麓,則是太乙觀。實際上,洪城和江州郡城,只隔著這片山脈。這篇山脈,對於凡人來說,堪如天塹,凡人若要行走兩城,只能要麼走水路,要麼沿著山脈北麓、東麓的官道。不管怎樣走,七八百里的路程是少不了的。
但此時對於王三來說,卻不需要像來時的路這樣艱難的行走了。
他先是穿越雲錦山的數十個山頭,落到山腳,沿著官道,半日之後,向北行到洪城。在洪城南門入,西門出,朝著西面的大山山脈行進。進入山脈之後,已是傍晚,他又開始在山巔朝著西北方向飛掠。真元消耗過半時,便打坐恢復。四百餘里,天亮之前,他便走完了。
站立在闊別二十餘年的太乙觀前,王三鼻子很是酸楚。
江州郡城民眾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太乙觀觀門仍舊緊閉,並未被宵小之輩佔據。只是二十餘年過去,長期沒有維護,無論是觀門還是牆體,皆像又老了百年之久,有些牆磚已是斑駁腐朽,觀門已現裂縫。看來還是要經常有人住才行啊。
王三走上前去,緩緩推開觀門,觀門簌簌落土,門軸發出嘎嘎巨響,久未開門,門軸膨大,已和石臼幾乎長在了一起。
王三入觀,開啟殿門,殿內也是塵灰厚厚一層。祖師身上、地上、供桌香案之上,到處都是。殿門、窗欞之上的厚厚糊紙,早已不見蹤影,清晨冷風入內,讓人瑟瑟發抖。
王三不管不顧地上的灰塵,向著祖師像三跪九拜。
跪拜完畢,王三尋到幾根香燭,行到太乙觀後山,來到師傅墳塋之地,焚香燃燭之後,長身伏倒,泣不成聲。和師傅述說這些年來發生的故事:
“師傅,這些年來,您在地下安好?”
“師傅,我又拜別人為師了,他是一個仙人。您老人家,不會怪罪我吧?”
“師傅,我也是一個仙人了,此時是真人之境。您替我高興不?”
“師傅,二十多年我沒來看您,我心中有愧。”
“師傅,我也收徒了,一次便是九人。只是,尚未傳授他們玄門術法。”
……
不知不覺之間,他竟然在師傅的墳塋之側睡著了。
半日過去,此時豔陽已是高照,雖近冬月,卻也不甚寒冷。王三被豔陽曬醒。
他便去院子內,從井內打水,清掃祖師像、殿內積灰。忙忙碌碌,又是半日,方才收拾妥當。
翌日,王三下山,去集市上買來一應物品,用清漆把觀門、窗欞、殿門刷了一遍。待清漆幹後,又把窗欞和殿門的厚紙重新糊上。
王三心血來潮,竟然買來兩個門神的畫像,掛在觀門兩側。三個大紅燈籠,掛在殿門之外,飛簷之下。
畢竟此時已是冬日,自從先師故去,王三已是二十四載未曾準備新年了。
……
轉眼兩個多月過去,除夕之夜來臨。
王三在殿內盤坐。
子時之後,在祖師像前焚香三柱,朝著東南方向焚香三柱,算是給林陽仙人的香火,雖然不知道他老人家現在在何方。跪拜之後,王三放起一掛鞭炮,噼噼啪啪,聲音炸響觀宇。
山下不遠處的農舍內,一個耄耋老人被鞭炮之聲炸醒:“嘿,莫非是王三那小子回來了……”
王三看著滿地鞭炮碎屑、聽著劈里啪啦的響聲,又觸景生情,只有自己小時候過年時,師傅才允許他放上一掛。想起過去和師傅相依為命的點點滴滴,又是淚流滿面。
王三又拿了三柱香、一卦鞭炮,關閉殿門、觀門,朝著後山走去。
師傅墳前,王三燃香放炮,向著師傅跪拜之後,擦去眼角淚痕,直接御氣飛天,朝著東南疾馳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