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確定下來後,臣子們跪拜高呼萬歲,恢復始皇帝時期禮儀。
因為昏君胡亥和逆賊趙高,導致秦國差點被滅國,國君重新稱帝,大秦又逐漸恢復元氣,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
臣子們為此高興,特別是始皇帝時期提拔起來的臣子們,更是為之激動。
眾臣平身後,陳平道:“陛下,四個賊首皆在六月初一登基,臣建議陛下將登基日期提前,就定在五月三十,特意比賊子提前一天,針鋒相對。”
臣子們又紛紛附議,氣氛開始熱烈起來。
子嬰同意了這個提議。
既然做皇帝了,子嬰想到了皇帝年號。
秦朝和漢初皇帝是沒有年號的,漢武帝首創了年號制度。
自己該用什麼年號呢?子嬰早就想過了。
子嬰朗聲道:“朕決定,採用年號制度。”
什麼是年號?臣子們無從知曉。
子嬰把年號含義解釋一遍,再說道:“朕的年號為‘大業’。”
說到“大業”二字時,子嬰特別加重了語氣。
此前他早就想過,有朝一日登基後要採用隋煬帝楊廣的年號,要開創盛大偉業,子嬰穿越到這時空的夢想,就濃縮為“大業”二字。
大業元年從明年歲首十月初一開始,今年剩餘時間仍然是秦王嬰三年。
隨後,子嬰再跟眾臣討論相關制度。
既然登基為帝,嬴子嬰趁著這個機會做出適當改變。
文官官職上沿用三公九卿制。
對於武將官職、秩俸,嬴子嬰做出適當改變。
原本秩俸在一千石往上是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中二千石,再往上就是萬石。
子嬰在中二千石基礎上,增加四千石、六千石、八千石這三個級別。
增加三個等級,是讓臣子們有更多的晉升空間。
在武將軍職方面,分別為伍長、什長、屯長、百將、五百主、軍候、都尉、校尉,校尉往上是各種將軍名號。
子嬰主要是對將軍名號進行改變,採用漢朝時期的制度。
漢朝把將軍位分為一品至五品五個級別。
子嬰做出規定,校尉相當於五品將軍級別,對應秩俸為二千石。
四品將軍秩俸為真二千石,此前已封的中堅將軍程開、武衛將軍李必,皆是四品將軍稱號。
三品將軍對應秩俸為中二千石,將軍號有“四安將軍”、“四平將軍”等等。
二品將軍對應秩俸為四千石,將軍號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四徵將軍”、“四鎮將軍”等等。
一品將軍秩俸六千石或以上,原本稱呼為“上將軍”,以後改成“大將軍”。
子嬰以後要重新一統天下,還要消滅匈奴,有太多的仗要打,先給出待遇級別、稱號,虛位以待,讓武將們看到光明前景。
對於後宮稱號,子嬰採用明朝後妃制度,皇后下面有四妃,再下面有九嬪,下面還可以再有昭儀、婕妤、美人、才人、選侍、淑女等。
王思由“王后”晉升為“皇后”,封馮幽蘭為“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