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皇太孫朱允炆正在一張寬大的桌案後饒有興致讀一封信,這是李維正從遼東給他寫來的述職報告。兩個月了,這是二封,非常準時。報告裡,李維正詳細地給他講述了在遼東的情況,包括怎麼打高麗,怎麼奇襲,怎麼渡江,怎麼攔截,每一個步驟都寫得詳詳細細。
朱允炆非常滿意,這說明李維正是在真心做自己的人,朱允炆入主東宮已經三個月了,上午,他在東宮讀書,下午便去皇祖父的御書房學習政務,三個月的時間使他漸漸變得成熟了,處事也圓滑了許多,他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對治國一無所知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依附他,而皇祖父也不加阻攔,任他們向自己效忠,但朱允炆知道,僅僅要文官效忠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還必須掌握軍隊,這才是關鍵,他的皇叔們個個手握重兵,而現在真正屬於他掌握的軍隊,也只有遼東一地。其他軍隊都是被皇祖父掌握。若皇祖父突然有事,皇叔們造起反來,這些軍隊最終支援誰還未為可知。
因此,朱允炆對李維正非常重視,述職報告的每一句話他都要仔仔細細閱讀,報告的最後是李維正的幾個要求,一是希望他能同意自己提拔幾個千戶,在高麗戰爭中他現了很多人才,也現很多世襲的軍官非常不稱職;其次是說遼東人民困苦,他想在遼東推廣甘薯;最後一個要求是希望他說服皇上遷移一些漢人到遼東去,說遼東土地肥沃,地廣人稀,在遼東增加漢人的數量,有利於保證軍糧來源,從而穩定軍心。同時也減輕朝廷的負擔,遏制高麗北擴,削弱女真勢力,可謂一舉兩得。
前面兩個要求其實李維正自己就可以決定,向他請示只是對他表示尊重,關鍵是最後一個要求,李維正要求移民遼東,這卻是他辦不到的,他朱允炆也辦不到,必須要請示皇祖父。
朱允炆沉吟一下,便將李維正的述職報告小心地收了起來,這個述職報告他不想給皇祖父看,這時,一名太監上前道:“殿下,時間要到了,請殿下起身吧!”
要到和皇祖父一起吃午飯的時間了,朱允炆點點頭道:“好吧!我們動身。”
他上了一頂軟轎,在近百名侍衛的嚴密護衛下,向中和殿而去。
………………
中和殿就是朱元璋的御書房所在的,這幾天,這位大明皇帝的心情非常不錯,好訊息接二連三地傳來,一是前幾天高麗使者到來,以國書方式認罪,並請求天朝恩賜李成桂為朝鮮國王,朱元璋最終大度地饒恕了李成桂的出爾反爾,同時朝鮮取代高麗,不過他卻沒有同意李成桂為朝鮮國王,只是封他“權朝鮮國事”。算是對他一個小小的懲罰。
另外朱元璋也知道朝鮮雖然大敗,但根基未傷,為了防止朝鮮將來再出爾反爾,他必須用軍隊壓制住朝鮮,因此他將遼東都司一分為二,以遼河為界,以西由遼王朱植率軍防禦蒙古,以東十一衛由李維正總兵,壓制高麗。當然,他也不會讓李維正長期統帥一地,便定下來四年一換,四年後他移防別地,就算他是皇太孫的人也不行,畢竟他不是自己的兒子。
高麗之事解決使朱元璋興奮了好幾天,但很快,又一個大喜事來了。今天春天在鳳陽和山東兩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的甘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平均畝產都在兩三千斤以上,朱元璋自己也在御菜園種了兩畝甘薯。經過精心栽培,結果一畝產量三千五百斤,另一畝產量三千二百斤。這是朱元璋親眼目睹的過程和結果。他相信了,他也為之欣喜萬分。多年來一直困擾他的糧食問題,終於得到了一個解決的方案,不僅軍糧可以充足,而且大明百姓不再有餓死之人了。
為了這個巨大的成功,他幾乎想給李維正授爵了,但他最後還是剋制住了,李維正經過高麗戰爭,已經從從三品官銜升到了從二品,而且還是遼東總兵,不能再給他加爵位了。這個爵位要留給他的皇太孫來加。朱元璋考慮得很周到,李維正是皇太孫的人,他的更多恩寵應該留讓皇太孫來施行,不過他卻給了李維正錢物上的獎勵,賞他家人銀五千兩。授他父親李厚根從六品武騎尉的勳官,可見官不拜。
儘管他對李維正恩寵有加,但他還是留了一個心眼,他在李維正身邊安插了一名探子,秘密向他彙報李維正在遼東的一舉一動,平均每半個月,會寫一封密報給錦衣衛,然後由錦衣衛呈送給他。
此刻他就在讀遼東密探給他送來了密報,密報列舉了李維正做的很多事情,大多是整兵訓練、加強海防一類,不過裡面還有一些特別的地方,比如李維正很喜歡乘船辦公。他在一艘寶船上特別闢出一間公務房。再比如,李維正明顯不喜歡女真人。他將女真人和漢人打散重新編制,不讓女真人單獨為千戶所。這兩個訊息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視,前一個訊息還好,朱元璋知道這是他在山東時的習慣,喜歡乘船,以前朱元璋是不大重視水師,但這次高麗戰爭中水師揮出的巨大作用,使朱元璋對水師也開始刮目相看了,他也意識到以6軍對朝鮮施壓固然是主要的,但水師對付朝鮮卻有獨到的作用。朝鮮境內多山地,行軍艱難,而水師卻不受限制,可以隨時投向朝鮮的任何一個地方。正是這個原因,朱元璋特批將蓬萊水城的一半戰船都轉移給遼東水師,並準備在條件成熟時成立旅順衛。
所以朱元璋對李維正喜歡乘船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他注意的是二個情報,那就是不讓女真人單獨成為千戶,應該說他感興趣的並不是李維正做這件事本身,而是李維正給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怎麼對付遼東的女真人,這也是朱元璋一直頭疼的事情,他也知道在遼東以北地區有著無比遼闊的土地,這片土地上生活中以女真人為主的各個民族,他一直在考慮怎麼樣把這片土地納入大明版圖。有大臣提議,在女真地區建立奴兒干都司,任命漢官去治理女真人,這是一個辦法。但朱元璋並不認為這是最徹底的辦法,他熟知歷史,當年遼朝不也是任命官員去管理女真人嗎?最後卻無法阻止女真人的強大,朱元璋深知小不治,則釀大患的道理,現在設立都司或許可行,但百年後,一旦朝廷疏忽,那些被武裝起來的女真人極可能成為明朝的大患。
而今天李維正以漢人、女真人混軍的辦法給了朱元璋一個嶄新的思路,使他想起了唐朝解決高句麗的辦法,就是將高句麗人移民中原,和漢人混居,最後徹底地消亡了高句麗,但這件事他還須仔細斟酌。
就在朱元璋凝神苦思時,外面傳來一聲高喊,“皇太孫到!”
朱元璋立即將密報收了起來,吩咐一聲開飯,便笑呵呵地等待孫兒的進來。他對這個孫兒很是滿意,寬容厚道似其父,且天資聰明,許多政務處理一點就透,為皇太孫才三個月,便能批閱一些簡單的奏摺了。
片刻,朱允炆快步走進來,跪倒行禮,“孫兒參見皇祖父。”
“孫兒快快起來!”朱元璋連忙將孫子扶起來笑道:“朕早就說過,你不用再下跪。”
“可師傅們說,君為臣綱,乃三綱之,孫兒怎麼能違反。”
“迂腐!”朱元璋搖搖頭道:“君為臣綱不假,但那不是做在表面上。而是要做在心裡,朕知道你有孝心就夠了,用不著一定要用下跪來表示。”
朱允炆連忙施一禮,誠懇地說:“孫兒受教了。”
“好了,咱們吃飯,吃完飯再說。”
幾個侍衛搬過來一張小桌子,飯菜已經準備好,四個小菜一個湯,兩碗米飯,小菜大都是素菜,只有一盤裡有點葷腥,這是朱元璋特地為孫兒準備的,他知道孫兒還在長身體,需要一點葷腥。
朱允炆端起米飯,剛剛吃了一口。卻突然現米飯裡有一種粘粘的、甜甜的東西,他愣住了,從未見過此物。
朱元璋笑道:“這就是甘薯了。是朕的菜園子裡種的,朕吃了,味道很不錯,而且管飽,你嚐嚐看。”
朱允炆小心翼翼地又咬了一口。品嚐了一下,他也笑道:“不錯,味道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