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位狀元直接被安排進了總參謀部,這一事一下子激起士林議論洶洶。
把一個狀元安排到軍部?這可是開了歷史先河,尤其是參謀部那些人要麼是丘八,要麼是落地秀才舉人。
一個堂堂狀元安排進去,這被那些文人視作對他們的侮辱!
崇禎萬萬沒有想到就這麼一個小小的事情,會鬧的這麼大。
不僅僅是士林如此,這種事聲音席捲到朝堂,朝堂上也開始不斷有人上奏章鬧事。
崇禎這才回過味道,原來這事看著是一個狀元職位安排的小事,但是確牽扯到了軍事改革。
從軍改開始,崇禎獨立軍部,消減裁撤兵部只能,擴大軍隊權利,這無不被這些文人視作文武之爭的大事。
偏偏新軍新勝,而且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威望正高,沒有人敢觸這個眉頭。
不吭聲不代表沒有想法,這些人心裡憋著壞,找不到地方發洩,早就等著崇禎出錯呢!
這次狀元安置成為了導火索,文臣爭論的焦點,如果軍部只是那些丘八的事情,那麼就不要用文人!
但是如果軍部用了文人,那麼為什麼不納入六部管轄,這不符合規矩!
如果按照朱慈烺的想法,你們稀罕一個狀元,我還不稀罕呢!想要給你們,人才我有的是!
崇禎顯然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次爭鬥是朝臣要限制他的皇權,如果他退一步,朝臣就會進一步!
這次是不讓用文人的人,下次是不是不要用文人的錢?再下次是不是不要用文人的百姓?不要用文人的皇帝!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縱容!
再說了,軍部不可能只是一群軍人操持,引入文官,即是對軍部的豐富,也是對其的限制。
崇禎可不想尾大不掉,平衡始終是他的帝王手段的核心。
反正今年難得沒有大災發生,遼東也出奇的安靜,大明一片祥和之中,崇禎感覺自己有的是時間跟這些人好好鬥一斗!
今年是個好年頭,這也是朱慈烺選擇今年進行軍改的一個原因,按照歷史上,今年對於大明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大吉。
歷史上這一年高迎祥被抓,李自成被趕到山溝裡只剩十八騎,張獻忠等人投降。
各地也沒有大的災荒,大明迎來了迴光返照般的平靜。
吵吵鬧鬧的朝堂,朱慈烺沒有興趣去聽,崇禎也不再要求朱慈烺每隔一天都要上朝聽政。
朱慈烺趁著這個時間好好的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研究專案,把花在搞高科技上的精力重新迴歸到教育上。
之所以大明搞不定這麼多的研究,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不足,與其拔苗助長的硬著頭皮研究,不如普及科學知識,等待著水到渠成。
這兩年多,對於教育朱慈烺不是沒有一點投入,例如對工匠技藝的整理,開設工匠學校。
透過整理自己腦中的知識,接合歐羅巴人的書籍編寫大明的教科書。
還有就是在各科研單位成立子弟學校,培養工匠子弟走上科學道路。
但是這些事情僅僅是開始,科學的大門對於大明還是虛掩著的!例如最初的那批孩童僅僅完成了小學二年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