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線中,在屋頂上,站著一隻白色的大鳥。
體長約一米,頭頂具冠,嘴巴粗短,但十分強壯,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鉤,鼻孔也沒有被白色羽毛所掩蓋著,翅膀稍短圓,但尾巴很長,乍一看,真的就像是鳳凰的尾巴。
“這是鳳凰?”
“不就是一隻白色的大公雞嘛?”
“園長你別鬧,竟然拿公雞忽悠我們!”
“哪有鳳凰是白色的,園長可真會忽悠!”
“欺騙!這是欺騙我們的感情!”
“老公,我桑心了,取關取關!”
面對遊客們的不滿,李囂無奈道:“在大家的印象中,更多的可能是火鳳凰,或者是紅鳳凰,可難道沒有白鳳凰嘛?
鳳凰是我們華夏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具有極高地位,是禮記四靈之一。
鳳凰中“鳳”為雄性,“凰”為雌性,在《山海經》、《大荒西經》、《證類本草》等都有記載。
在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而帝后則稱為鳳,鳳凰的形象逐漸被整體“雌”化。
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曾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上面所刻畫的圖案正是鳳凰,那也是公認最早的鳳凰,可這麼多年了,世界上根本沒有人見過真正的鳳凰。
雖沒有鳳凰,但也有相似的。
目前,世界上共有五種鳥被人們認為最像鳳凰。
其一,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孔雀。
第二則是鳳尾綠咬鵑,因為這種鳥的尾巴很長,就跟鳳尾似得。
第三極樂鳥、第四紅腹錦雞、第五長尾雞。
這五種鳥基本上都是因為尾巴像鳳尾,且多為紅色,像極了人們想象中的火鳳凰或紅鳳凰。
而其實世界上還有一種鳥酷似白鳳凰,就是眼前屋頂上的這隻,它有個稱呼叫做白鷳!”
“白鷳?”
“這是什麼鳥?”
“沒聽說過呀!”
“這不會是園長瞎編的名字吧?”
“怎麼看都像是一隻白色的公雞,一定是園長瞎編的。”
李囂越發無奈,道:“這可不是我瞎編啊,白鷳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是咱們華夏民族哈尼族的吉祥物。
白鷳大多成對或成三五隻成群活動,在冬季時,為了保證種群的存活率,也是為了方便更加有效的找尋食物,一個群體內數量會多達十六七隻,由一隻強壯的雄鳥和若干成年雌鳥、不太強壯或年齡不大的雄鳥以及幼鳥組成,而且群體內有嚴格的等級關係。
每當春季繁殖期之前,總會有發生激烈的爭鬥。
在入夜的時候,白鷳一般會在林中樹枝上棲息,首先伸長脖頸,四下張望,然後撲動翅膀,飛到樹杈上停穩。
有時一個群體棲於同一樹枝上,相互靠攏,排成一條直線,次日清晨再一一飛到地面上活動。
白鷳特別機警,而且膽小怕人,受驚時大多直接往山上或者灌木叢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