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我也不多說了,各位都有自己的視角。”
在儀式後,放映前,李景霖做出了最後的講話。
講話的內容完全不摻水,滿滿的幹活,並且簡潔利落。
“各位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以各自職業的角度去觀看,儘可能的去挑刺。”
“不要怕挑刺挑的內容會影響進度!會讓作品大改!我只怕各位挑不出來問題!”
“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要多刻薄就要有多刻薄!”
說完後,便點點頭。
示意著播放開始。
而聽聞了李景霖的這些話,周圍的這些專家,也渾身一凌。
可現在,田所似乎更加明白,為什麼自己會對李景霖有這樣強烈的“敬佩”之心。
幾乎能夠達到七個小時!
將整個敦煌的歷史文化與脈絡,以一種簡介的形式高度概括,濃縮在這七個小時之中。
敦煌文化研究院的田所,此時看向李景霖的目光,就十分的複雜。
壞訊息是。
才能讓李景霖的作品,遠看,是一副令人一眼沉迷的話,近看,是細節滿滿,充斥一切可探究元素的另一個微觀世界。
雖然李景霖將自己的姑娘訓斥的心情低落,連著沉默了好幾天。
再到後面,一步步看著李景霖帶出了兩個神仙學生,建立首個專業博士點,推動著小提琴演奏音樂行業的發展。
一開始,是聽聞圈內裴老對李景霖的高度讚揚,旋即便是又被李景霖的音樂作品所折服。
直到親自與李景霖產生互動——自然也有自己拿那不懂事的姑娘頂撞李景霖的事情。
那便是細緻。
這些作品的質量肉眼可見的在不斷提升。
對自己手裡接過的作品,李景霖的要求從來都是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的那般細緻,甚至細緻到了一種偏執的程度。
但田所卻仍然十分感謝李景霖,並且佩服李景霖。
他把原本只針對自己的這種要求與習慣,帶到了大型專案的工作要求之上。
哪怕是自己對學術的鑽研,其細緻程度,和李景霖相比,彷彿都弱了一絲。
極致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的細節要求。
正如李景霖要求的那般。
好訊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