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您這麼說,那我們自然沒什麼意見。”
工程師們點點頭,重新開始修改草圖,把跨恆星遠航的飛船框架作出修改。
沒過多長時間,新的草圖便在工程師們的重新修改下誕生。
這是一艘飛船極端的飛船,甚至可以說,自然人如果搭乘這艘飛船,很快就會死掉。
“省去了維生系統、活動空間,整艘船舶的有效載重直接空餘出一半以上,搭載燃料還是很充裕的。”
“考慮到搭乘者的特殊性,我建議嘗試著採用比較極端化的設計,增多推進系統和散熱,讓飛船以20G的加速度達到光速的五分之二。”
設計者盤點了一下這艘跨恆星飛船,忽然向林楓建議。
“20G?!”
林楓正在喝的一口水,一口就噴了出來。
20G的加速度,這是個什麼概念?
1G就相當於人站在地球上感受到的引力,20G就相當於,親身體驗相當於地球引力的二十倍壓力。
一般的人,短暫經歷過2、3G就開始頭暈目眩,受不了。
經過訓練的飛行員可以短暫的承受9G的加速度極限。
宇航員則是可以短暫性的承受10G左右的壓力。
20G的加速度是極其恐怖的,人的細胞會因此加速度過高而破裂,人腦以及身體裡的各種組織器官也都受不了,甚至骨骼都可能斷裂。
“就算‘戴維斯’與一般人類不同,但你這樣的設計也未免太超過了,神經元計算機只是比人腦堅固一些。”
其他的工程師也認為,20個G的加速度太過激進。
提議的工程師回答,“我們可以用凝膠一類的彈性物質固化神經元計算機每個晶片位置,進而完成對神經元整體性的加固。”
“越早提升到最高速度,航程時間就可以縮得越短,也就越安全。”
提議採用20G加速度的工程師解釋,“儘管‘戴維斯’不像我們一樣存在有機軀體的壽命限制,但你們也要明白,他的思維是會受量子效應影響,現在的計算機程式,執行個七八年的時間就會出現BUG,我不認為‘戴維斯’可以堅持一兩個世紀。”
“‘戴維斯’是仿人腦,不是程式,人類思維怎麼出現BUG?”林楓皺眉反問。
電子人類並不是智慧AI,前者更接近於人類,如果換成其他的計算機,恐怕就無法執行電子人類的這些電訊號資料,只能是神經元計算機。
“不,有的,精神病院就一大堆。”邊上的多蒙.威廉提醒林楓。
林楓一愣,隨即有些意外的反問多蒙.威廉,“這麼說,‘戴維斯’雖然不會自然死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可能變成一個瘋子?或者宕機?”
“不知道,這種事情沒法實驗,需要時間來檢驗。”多蒙.威廉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