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的重點變了,這才加了這個稅種。
張國安島主當時還認為這正好也是一個動態調查表,起碼可以看出流求島上人員和商貨的變化次數。
也許沒有人會想到,流求島的稅收政策竟然還能引起幾千裡外一個大家族族長的注意。
老族長的判斷是從《流求時報》上來的,他的認證,卻是透過家族裡前去經商的人那裡得到的。
前文說過,董家使用流求產品的總數,恐怕是本地區使用最多的一家。
一是流求島的產品好用,二是,他們與流求島的生意做得非常成功。
館陶地區正是盛產山核桃的地方,原本不算太值錢的普通山貨,竟然能在流求地方賣出好價錢……聽聞那裡的上層社會都以吃核桃油為榮,這不知道是誰帶的頭,跟風者無數!
從這裡到流求島,海運加陸運,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但是,由於那裡的生意非常公道,而且流求商貨確實好賣……他們當然不會選擇價高貨精的奢侈品,都選了一些大眾貨物,好在流求島對他們這樣在韃靼人管治下的商人沒有什麼限制,可以自由出入。
董家的老族長經常在《流求時報》上看到他們總是沾沾自喜,說流求島上的人們有著全世界都沒有的自由……先前他還不以為然,等到真的輪到自己家族的身上了,他才切身感覺到,這個自由是多麼的重要。
他們的商人可以如同去自己家一樣,隨意的出入;也如同在自己的地盤一樣,可以任意經商……真的比大宋還好,從來沒有禁榷之物。
當然,軍事用品除外,沒有正經的商人對那個感興趣。
董家的老族長有些不得勁兒的強調說:“對……那裡有人們的‘自由’!”
自由?
董家的人互相看了看,也就是說那裡沒有連坐,沒有路條,只要不違反他們的規定,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除了軍用品,連禁榷之物都沒有,更沒有什麼專賣制……連大宋境內還有各種攔頭呢,他們那裡沒有攔路檢查的……
大家議論了一下,認為可行……反正那裡的商船無數,來回也是很方便。
但是,此事要更加隱密,萬不能讓他人知道……這一點沒有人不注意。
老族長的最後一條就是關於本地的發展問題。
他捋著純白的鬍子說:“老夫已經年老,無心遠走他鄉,生生死死都在這裡了……”
呵呵,這時會場上響起了一片呵呵聲,幾位長者紛紛表明,他們這樣年紀的人,最後就在這裡守住族裡的祠堂了。
“等到天下再次太平時,不管誰坐天下……諸位莫要忘了祖先牌位。”
當地的地方官董方這時也在場,他的職位是所有人中最高的,但是在董氏族裡的位置卻排在後面,上不了檯面。
他對此毫無怨言,老老實實靠照輩分的排名坐好。
他聽到老族長的話,感覺心裡不是滋味……明顯對官府沒有信心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