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退休可以是開始,也可以是結束。
只知吃喝睡覺式的退休是一種快速自殺的退休方式。
這種多數人認為退休是生命的結束。
生活中如果沒有目標,沒有追求,人們會快速自焚。
另一極端,是一種明智的退休方式。
他們認為“我要重新開始生活,越早越好。”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他叫高登,他就選擇了這種退休方式。
幾年前,他退休前是一大銀行的副總裁,而他的退休真的成了他新生活的開始,他很快成了一位商業顧問,速度令人吃驚。
現在已是60多歲的人了。他為許多客戶提供諮詢服務,還到全國各地演講。
每次我見到他都覺他好象更年輕了,看上去像只有30歲的小夥子。
據我瞭解他的同齡人中,他從生活中獲得的最多。
高登從不因為自己年老而感到有遺憾,更不為此發牢騷。
目標,堅定的目標,是使一個人充滿活力的唯一保證。
我有一大學同學的母親,在她兒子僅僅兩歲時就患了癌症。更為糟糕的是,在她發現自己得癌症之前她的丈夫剛剛去世,她的醫生對她說希望不大了。
而這位夫人不願就此罷休去等死。她決心經營好丈夫留給他的一個小型零售店,以讓他的兒子讀完大學。
她接受了許多次外科手術。
每次手術後大夫都說:“她只有幾個月的期限了。”
癌症一直沒有治好,但是這些幾個月的期限延長到了20年之久,她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大學畢業。6周後,她真的去世了。
擁有明確的目標可幫助你延長壽命。
世界上沒有任何的藥物可以延長壽命,但有了做事的慾望卻可以真正地延長壽命。
你的醫生也會證明這一點。
一個決心要獲得最大成功的人懂得“進步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這一原理。
一間房子是由一塊磚一塊磚壘起來的;
足球比賽要一局局地踢才會贏;
百貨商店是靠一個個顧客增多而變大的。
每一個大的成就都是由一系列小的成功組成的。
一位著名的作家、記者Eric在《讀者文摘》中撰文說過,他所得到的最好忠告是“下一英里的原則”。
以下是他的部分原文摘錄。
“二戰期間,我和其它幾個人不得不從丹墨和印度邊界的灌木叢上空的一架軍用運輸機上跳傘。援救隊伍需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到達。我們只能靠自己開始了艱苦的長征。我們要走100公里的路,要翻山越嶺,當時天氣非常炎熱,經常下雨,艱苦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長征的第一個小時內,我的一隻腳扎進了一個鞋釘。到了晚上,我的兩隻腳上都出血了。還能走完100公里嗎?別人又如何呢?有些人比我情況更糟。他們能走完這段路程嗎?我們認為我們不能走完了。但是,我們可以慢慢走到下一個山脈,在那裡的友好村莊過夜。當然,這也是唯一我們能做到的了。
“當我停止工作而承擔起寫一本25萬字的書時,我的思維怎麼也不能集中在這本書上,而是集中在下一段上,但不是這一頁,更不是下一章。這樣整整6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我什麼事也沒幹,只是考慮了下一段,一本書,就這樣自己寫成了。
“幾年前,我承接了一份每天一次的稿約到現在,手稿已達2000份。如果當時讓我鑑2000份合同,也許我會因數目太大而拒絕。而我只被要求寫一份,然後再一份。我所做的工作只是寫了一份又一份。”
“下一英里”的原則對Eric湊效,對你一定也會湊效,中國紅軍的萬里長征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實現每一個目標的明智的方法是“一步一步”的方法。
我聽說一種戒菸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