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單單從內部結構上來將,隋軍水軍樓船的內部結構,可要比他們修建的海船複雜的多。
水軍樓船需要在內部修建藏兵之處,樓塔等等。而福船上卻無須這麼複雜,只需要建造大的貨倉和簡易的住所便已經足夠了。
工部的這些工匠們,可以先從十幾丈的福船開始練手製造海船。等到這福船製造熟練了之後,那就可以逐步的加大船隻的體積,從十幾丈,到二十幾丈,三十幾丈,最後在到五十幾丈的巨型寶船。
如今還是隋唐年間,只要能夠在最近幾年,乃至於十幾年間造出巨型寶船,那麼就足夠大隋縱橫四海的了。
又過了足足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第一艘福船總算是修造了個七七八八,在過幾日的完善,就燒錄下水試航了。
這艘福船的長度約莫十三丈,寬度五丈左右,換算成後世的計量單位的話,那麼就是四十來米長,十五米寬。
這艘福船一共有四層,最下面的一層是貨倉,中間兩層用來住人,最上層則是一個簡單的塔樓。
福船乃是海船,這海船和內陸船不一樣。海船沒有船槳,所有的動力全部來源於風和海浪。
在大海的面前,人力渺小的不值一提。所以,在大海上航行,只能是順風升帆,逆風落帆。
這海船,就是裝上船槳,想要逆風航行,就是綠巨人來了,他也搖不動這船槳。
簡單點來說吧,就是在大海上航行不用槳,全靠浪。
在沒有發明內燃機或者蒸汽機的時代,海船的全部動力,就是依靠風帆。
這艘福船之上,一共有三面風帆,船體的正中是一面大風帆,這面大風帆的作用,就是為船體提供動力。
除了這面大風帆之外,在福船的船頭和船尾之處,還各自有這一面小風帆。
這兩面小風帆的作用,可就不是提供動力了,而是用來調整方向和掉頭用的。
這三面風帆都是用一些硝制過的牛羊皮縫製而成,可以很有效的防止海是的侵蝕。
福船的甲板很是平坦,頭部和尾部都是尖刀形狀,用來劈波斬浪。船底則是深深的龍骨,吃水很深,能夠保證船體在航行時候的穩定性。
這車好不好得看三大件,這船好不好,那就的從龍骨看起。
福船的龍骨乃是倒三角形,眾所周知,三角形的穩定性最強,這倒三角形的穩定性就更強了。
用堅固的柏木建造的倒三角形的龍骨,在能夠承受巨大的重量的同時,還能夠承受海水作用的巨大扭曲力。
李牧圍繞這船體看了半天,發現這艘船造的那是真心不錯。也是,畢竟這些工匠可是有給楊廣造龍舟的經驗在前。
和楊廣的龍舟相比,這艘福船的製作工藝,實際上還真算不了什麼。
這些工匠要做的,無非就是要將製造內陸船的思維給糾正,研究一下海船需要的東西而已。
在這個技術性上,大隋的工匠並沒有問題,無非是思維上需要糾正而已。
這第一艘海船製造完畢之後,這些工匠們實際上心裡也明悟了很多。有了這第一次的製造經驗之後,他們也明白了海船所需要的東西。
“不錯!”
“相當不錯,不知何時能夠造出三十丈以上的大船?”李牧朝著李春問道。
萬事開頭難,這第一艘海船造出來之後,後頭無非是逐步的增加製造海船的難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