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深秋,天氣越發的寒涼了。
但是,朝會的時間卻沒有推遲,天剛矇矇亮,金水橋前的廣場上,文武百官便已早早等候著,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閒聊著。
恢弘的鐘聲響起,宮門緩緩而開,在糾儀御史的呵斥下,老大人們總算是整好了隊伍,伴著朝陽的第一縷光芒,踏入了宮城當中。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今天是每旬一次的常朝,在京的文武官員,除了病假和因故不能上朝的,基本上全都到齊了。
其中,尤其以科道御史們來的最齊。
作為大明朝著名的噴子,現在皇帝莫名其妙的要捂他們的嘴。
本來以為就是說說而已,結果沒想到,竟然玩真的?
這怎麼能忍?
上奏不行,那就上殿!
一幫御史們面色肅然,站在殿中,早已經是整裝待發。
“近來幾日,朕接到不少奏本,所言皆是關於科道改革之事,另有另有禮科都給事中林聰,上言二事。”
“以朝廷向來有風聞奏事傳統,諫朕不可輕違典制,阻塞言路,再言科道奏事,乃為國家社稷計,諫朕降罪雲南道御史張鎣,戶科給事中李錫,實屬不妥。”
“此事近來朝議紛紛,既如此,今日朝會,便先議張鎣,李錫二人的處置。”
上首天子一如往常般面色平和,澹澹開口吩咐。
於是,作為始作俑者,也是這幫御史共推的代言人,林聰率先上前,道。
“陛下明鑑,我朝自太祖立國,即重言路通暢,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為人臣者,匡扶社稷,諫止君上,乃是本分,亦是為國為民之舉。”
“臣以為張鎣,李錫二位大人上奏言事,乃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陛下因言降罪,實有損聖明之德,懇請陛下令二人官復原職,以安朝野之心。”
林聰的話音落下,底下便立刻有不少御史隨聲附和,上前道。
“陛下,林大人所言甚是,請陛下明鑑。”
“陛下,張鎣,李錫二位大人並無過錯,因言罪人,非聖君所為,望陛下命二人官復原職。”
“臣附議……”
很明顯,這幫科道官員,私底下肯定是商量過的。
不然的話,不可能一上來就出來這麼多人。
當然,只要對官場中的人脈關係瞭解的足夠清楚的,就能夠發現,現在站出來的這幾個御史,基本上都是張鎣,李錫的故交同年。
這也是科道官員當中慣有的風氣了,並不算意外,畢竟,科道官員雖然號稱職小權大。
但是,職小就是職小,自己的品級不夠,份量自然就沒那麼足,要是不搞出什麼死諫之類一鳴驚人的事,那麼在朝堂上拉人壯聲勢,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隨著這幾人一同出列,殿中的氣氛立刻就變得熱鬧起來,底下不少官員,都開始低低議論起來。
這個時候,兵部沉敬率先出列,道。
“陛下,臣以為林大人所言不妥!”
一句話,吸引了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
誰都知道,沉敬的靠山,是大名鼎鼎的吏部天官王文,這位天官大人,畢竟是有身份的人。
說白了,想被王天官破口大罵,也是需要點身份地位的,起碼也要三品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