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右都御史巡撫陝西兼理大同,山西等處軍務整飭事杜寧,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從吏部的調令下達的那一刻起,杜寧就算是上任了。
因此,在陛辭之時,自然是要用新的官職名稱。
對於朝廷上的大臣來說,很多事情,從官職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就拿杜寧的這個官職來說,從官階而言,他隸屬於都察院,為右都御史。
這一點,和內閣大臣的尚書加銜不同,內閣大臣的加銜,僅僅只是起到一個彰顯品級的作用,說白了,只是享受尚書待遇而已。
他們的本官執掌,是某殿,某閣大學士,領差遣入直文淵閣。
但是,杜寧的這個官職,右都御史就是本官!
所以在得到這個官職的時候,杜寧才會如此不安。
理論上來說,他現在的身份,就是都察院的長官,和左都御史陳鎰擁有同樣的權力。
所謂的巡撫陝西,百姓慣稱為陝西巡撫,實際上並不是官職,而是和入直文淵閣一樣的差遣。
因此,嚴格意義上,杜寧現在,已經算是半隻腳邁入朝廷重臣的行列了。
從辦事的性質上來說,杜寧此次出京,和金濂是一樣的。
都是以中央朝廷二品大員的身份,前往地方辦理具體的事務。
只不過,金濂是臨時事務,而杜寧的巡撫差事,是一個相對時間比較長的事務而已。
這也是陝西巡撫慣常私下被議論為七卿預備役的原因,更準確的說,所謂的七卿預備役,並不是指的陝西巡撫,而是指的右都御史巡撫陝西。
當然,大明慣例以左為尊,而朝廷當中,認可的七卿,一般來說,也只限於都察院的坐堂官。
所以平時看起來,這種外出差遣和所謂加銜並沒有什麼差別。
可事實上,這中間的區別大了。
杜寧的本官是右都御史,這就代表著,他實質上在大明的序列當中,屬於都察院的掌印官。
在外出巡撫時,他的命令會以加蓋巡撫關防的形式下達,但是,如果他在京中,那麼以他的身份下達的命令,可以加蓋右都御史的大印,視同都察院的官方文書。
這一點,是所謂加銜,不可能做到的。
直白點說,右都御史,在左都御史空缺的時候,是可以直接掌管都察院,而不必經過任何任命程式的。
但是,加銜就不具備這種權力。
刑部金尚書出京這麼久了,也沒見內閣哪個加了刑部尚書銜的大臣,敢插手刑部的庶務。
這就是區別!
「平身吧!」
所謂陛辭,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向皇帝辭行,到地方赴任。
一般情況下來說,這是一個儀式性的流程。
當然,作為一方巡撫,尤其是陝西巡撫這樣重要的差事,陛辭更重要的,是聆聽皇帝陛下的託付和教誨!
穩坐在御座上,朱祁鈺一抬手,示意內侍搬好墩子,笑容溫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