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如今的宗室,在冊的差不多也就七八千人,這個數字雖然不少,但是,以朝廷的供給,還是負擔不算特別大的。
雖然有一部分低階宗室日子過的不太好,但是,也沒有到難以為繼的程度。
當然,天子說的的確有道理,未來隨著子嗣繁衍,肯定會出現難以領到祿米的情況。
可說到底,這不還遠著呢嗎?
這個時候這般折騰,只怕難度要比問題真的出現的時候再去解決,難度要大得多。
而且……
“陛下,恕臣直言,若除遠支宗室祿米,勢必會令諸宗室生活困頓,宗學之設,雖收宗室子弟,但是並非人人都有機會進入宗學,而且,宗學考核嚴格,即便是能夠順利結業,也難順利進入朝廷任職。”
“所以,此舉最終極易變成一紙空文,徒令低階宗室受苦而已。”
事到如今,朱徽煣也算是看出來了。
天子叫他來,就是想對宗藩出手。
既然如此,那該說的話,就不能不說。
他不會傻到對抗天子,但是,要說傻了吧唧的天子說啥就辦啥,那他只怕也過不長久。
朱徽煣自己就是藩王,所以他當然清楚,宗室積弊在何處,所處的境地是什麼。
所以,他自然也能看得出來,重宗學,設科選,制拜掃,革冗職,最重要的一條,其實就落在最後的革冗職上。
革除遠支宗室的祿米特權,就能大大減輕朝廷的壓力。
這才是天子的目的。
但是,如果真的想達到這個目的,現在天子給出的條件,顯然是不夠的,更何況……
“況且,陛下恕臣冒犯,革冗職之事,有違皇明祖訓。”
凡郡王子孫,授以官職,子授鎮國將軍,孫授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玄孫授鎮國中尉,五世孫授輔國中尉,六世孫以下,世授奉國中尉。
這是白紙黑字,寫在皇明祖訓中的。
所謂革冗職,幾乎是明晃晃的在違背皇明祖訓。
事實上,這也是宗藩改革最大的難處所在。
太宗皇帝以靖難繼位,打的旗號是撥亂反正,所以,很多洪武年間定下的規矩,就不能動。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削藩!
或者更準確的說,至少不能明面上無緣無故的削藩,只能旁敲側擊的削弱藩王的勢力和影響力,但是想要大動干戈,卻是不行的。
不然的話,太宗皇帝自己的繼位法統,就要受到動搖。
所以大明不能削藩,最多隻能在藩王犯錯的時候予以懲罰,要不,就是遷封地,讓藩王“主動”上交衛隊,禁止出城遊獵等等一系列具體的措施。
嚴格意義上來說,革冗職革的是遠支宗室,所以並不能算是削藩。
但是……
這話說的過於直接,以至於,朱徽煣自己都有些心驚膽戰的,說完之後,趕緊找補道。
“陛下明鑑,臣自是知道陛下為宗親長遠籌謀之心,但是,此議若出,恐引起誤會,若有不明陛下真意之輩,以皇明祖訓上奏,恐令宗室不安,朝野動盪,請陛下三思。”
說白了,這件事情,既從名分上來說,名不正言不順,從實際操作上來說,難度也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