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瘴,便不能多想。
想多了,大山深處便走不出去,倒下去的軀體成為“桃花菇”寄生的新鮮養料。
是的,史知秋的研究發現,桃花菇就是這裡人口中的山神。他告訴過顏司然,植物,確實也和傳說中的仙人一樣沒有七情六慾,它只是要‘活’下去。
這會兒,懊惱的他接著說,“剛好是寄生菌類生物,繁衍的本能。它其實不挑食,葷素都吃,但偏愛吃肉。”
他告訴顏司然,人是萬物的靈長,可以理解為在它們看來更加肥美多汁,它其實偏愛新死不久的人的軀體。討厭福爾馬林……他說,“但種群數量太多,餓極了也慌不擇食——”
以目示意周圍的棺材,他隨手敲了敲近前的一副棺材板,“大概都是白骨了。”
這樣的桃花瘴裡,香氣幾乎要令人窒息,才能夠孕育桃花仙人。
這一刻的顏司然眼前忽然浮現出仙人冢裡空空如也的墓室,和那唯一的一口棺材。
這裡也有傳說,兩百年前的桃花娘娘其實“活”了很久,很久,所以,她“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救人”。
他們相信,她是這裡最後一個桃花仙人。
就像是靈光一閃。是某種古老而特殊的寄生,任何生物種群達到一定數量,都可能孕育出所謂的“王”。
然後,聽得傷感的史知秋繼續碎碎念,“而這裡的人也在適應著桃花菇的脾氣,就像它喜歡驚恐,他們就心平氣和,它覺得罪孽纏身的人味道好,他們就行善積德……是的,它不吃有生命的活物。”
他告訴顏司然,它只是本能地寄生更多它覺得好吃的,走不出來的他們,自然會死在深山。
顏司然知道了,史知秋是真的入了桃花瘴,也聽明白了,簡直就是桃源山城人與桃花菇如何鬥智鬥勇的生存故事。
最後和平共存,便有了現在的世外桃源。
然後,聽史知秋繼續碎碎念,“附帶說一句,這裡的“水神”也是“山神”的近親,或者亞種。脾氣也差不多。”
在這裡研究了四五年的史知秋告訴他,“桃花水菇,其實更像是水母,也是這裡獨有。而水裡是有空氣的,它們也能分解。寄生菌類生物,吸收人體撥出的廢氣,釋放人體所需的氧氣。”
他聽史知秋說,達到一定數量的桃花水菇,能夠讓水變渾濁,也就是忘川水或者說黃泉呢。淹不死人……他說,“它們也是堂食,一起開餐。”
史知秋想了想,湊近些,“也許,尖叫指數還不夠。”
顏司然點點頭,這是史知秋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有一種說法,這裡的人都很健談,可能和桃花菇也不無關係。
他便也告訴史知秋,“這一個,可能是桃花菇的王。”
“王……桃花菇的王。”這個研究思路果然喚回了史知秋已近消沉的神智,重新振作的他激動地在原地踱步,“是的,所以,她是桃花仙人。可以和這裡的山神打賭,她就是它們的王……副王。那時,不只一位桃花仙人。
碎碎唸的他,越說越激動,“‘活’過來條件苛刻,而‘桃花娘娘’就是最後勝出的王,就這一個王的種子幸運地找到了宿主。兩百年。”
就算是種子,也不可能存活千百年。
說著,史知秋昂首大步往前去。
然而,走近的顏司然,視線驀然收緊。在若隱若現的樹幹包裹下,裡面原是凝固似的桃花蝶冢,忽然漂浮起一截烏黑伴隨著溫潤皎潔的光芒。
他被那奇異的光華吸引,捏在指間的一星螢火簇亮之下,便要熄滅。
或者說,消失殆盡。
他看一眼黑色指套上殘留的些許灰燼,正要彈去,然而,史知秋先他一步自揹包裡取出一副嶄新的手套,“瞧著像是人的骨頭灰。腐草化螢,是那一顆‘佛頭’,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