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階段蘇詠霖個人屬於是徹徹底底的窮光蛋,沒有個人財産。
後來他開始寫書,放在書店裡銷售,比如《洪武政論》三卷,《蘇詠霖選集》兩卷,《蘇詠霖故事選》一卷。
因為這些都是全國性質、乃至整個大中華地區的暢銷書,甚至於西域諸國也會購買,所以銷量極大。
因為這些書都是蘇詠霖個人著作,所以蘇詠霖靠著賣書的版稅獲取了大量收入,繳納稅收之後,就是他的個人合法收入。
接著是第三次大清洗之後,他決定掃除皇帝的神聖屬性,於是提出給皇帝發工資,他的工資當然是全國最高的水準,所以這就成了蘇詠霖第二份個人合法收入。
當然,都是稅後,幹幹淨淨。
不管是財政部審計司還是複興會監察部還是朝廷都察院,就算他們一起上,用放大鏡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審查,也絕對查不出任何問題。
這兩筆固定收入之外,蘇詠霖個人就沒有其他的收入了。
朝廷全部的財政收入歸於國庫,他分文不取分文不動,財政收入再高也與他個人毫無關聯,他個人的清廉是無可置疑的。
至於他的家族,其實也就是妻子的家族趙氏家族,那也是幹淨得很。
趙惜蕊擔任複興會婦女部主任,有一份不錯的工資收入。
趙作良擔任中央尚書臺尚書令,有一份很高的工資收入。
剩下那個在河西行省擔任某州司法分局主管的二兒子還有一份工資收入,在老家耕田種地的大兒子有一份種田收入,三兒子還在政法大學內攻讀法科,準備科舉考試,只花錢,沒收入。
除此之外,趙氏家族也沒有其他的收入了,幹幹淨淨,每年的收入都主動交給審計司審核,沒有一點問題。
所以廣義上的蘇詠霖家族也非常幹淨,沒有任何財産上的問題。
蘇詠霖和趙惜蕊夫妻兩個的收入都是趙惜蕊打理,日常花銷主要在孩子上面,給孩子購買一些母嬰用品,有些還要專門定製。
蘇詠霖和趙惜蕊本人都不是花錢的主兒,日常消費啥的也很有限,吃喝用度基本上都是朝廷法定福利囊括其中。
所謂的禦膳房在蘇詠霖領工資之後就是他個人支出養著,與國家沒有關系,這是他們一家子支出當中最大的一筆。
但是相對於蘇家家庭收入來看,這些支出都是小數字,無所謂。
所以那麼多年下來,屬於這個四口之家的存款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拿出來買地蓋房子什麼的都不是難事,甚至可以說是綽綽有餘。
搬出皇宮之後,蘇詠霖還打算進一步精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