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章 蘇詠霖其實還是挺有錢的
整個洪武十二年的下半年,蘇詠霖除了處理軍務之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中央代表會議和民眾代表會議的組織工作上。
中央代表們人數有限,好解決,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
民眾代表則不然,全國每一個省每一個州府乃至於每一個縣都要有合適的代表,人數不用太多,但是三四千人也是需要的,更多一點的話,五千人都未必打底。
這還是第一次全國性質的民眾代表會議,這個制度在中都推行順利的話,將來每個行省乃至每個州府也是需要的。
這份民主權利不能只在中都出現,地方政府也是有一定自主行政的權力的,他們的行為也需要強力監督,地方性質的民眾代表會議也在蘇詠霖的計劃之中。
但是當前來說,還是盡快把第一次的會議給辦好,給全國打個樣,積累一些經驗。
所以蘇詠霖以複興會主席的身份不斷和全國各地進行聯系,安排民眾代表前往中都的事情,或者走陸路,或者走水路,或者水陸並進,總而言之爭取讓全體代表在洪武十二年年底抵達中都。
與此同時,因為現在開始趕制修建開辦千人級別的會議所需要的場館已經是來不及的,所以蘇詠霖決定就地取材,將皇權時代的皇宮拿出來使用,作為大明告別皇權時代的象徵。
畢竟不管怎麼說,大明都是個民主共和國了,還保留皇宮作為行政機構所在地,是不合適的。
民眾代表會議所需要的場所特別大,特別寬廣,所以蘇詠霖決定以萬民殿作為基礎進行改建,將萬民殿和萬民殿之前的大廣場一起改造,變成民眾代表大會的會場。
中央代表會議人數少,蘇詠霖就把自己日常處理政務的養心殿拿出來作為基礎進行改建,變成中央代表會議舉辦的場所。
兩座宮殿正好一前一後,屬於一整個建築群,過去是國家行政中樞,未來也是。
只是屬性完全不同了。
不僅如此,到時候蘇詠霖也不打算留著所謂皇宮的名義了,也不會繼續住在皇宮,他準備帶著家人離開皇宮,在中都城內購置一處房産作為住所,和其他官員一樣。
而皇宮除了必要的部分留著作為政府辦公所在地,有那麼一部分蘇詠霖決定開放,作為博物院一樣的存在,面對全國民眾開放,歡迎大家前來觀賞皇宮的模樣。
既然決定罷黜皇帝,那就要幹脆徹底,不留一絲念想,自己搬離皇宮到外面去住,最合適。
而作為皇權時代壓迫剝削的象徵,皇宮的重要建築群為民眾所用,其他部分作為博物院給民眾觀賞,再美妙不過了。
蘇詠霖親自監工,參與討論把萬民殿和養心殿進行改建的工作。
除此之外,他又著手在中都城內挑選未來自家的住所。
最後,他選中了一處距離辛棄疾家和孔茂捷家很近的地方,還是一塊空地,他自己掏錢買了下來,然後決定自己請人建造房屋。
蘇詠霖其實還是挺有錢的,放眼整個大明也能算是富豪級別的人物。
當然,他沒想象中那麼富可敵國,因為他不置辦皇家産業,早些時候幾乎沒有攢下什麼錢,只是用財政部提供的皇家經費,連少府這樣的錢袋子機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