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亞娜希望讓大明爸爸知道它在南邊還有一個義子,請大明爸爸念及父子之情,幫忙把南越李氏王朝的賊寇們趕走。
所以首先還是要安排人手前往明國向大明爸爸投誠,爭取到一個合法的國王之位,然後再提出請求。
做好了行動規劃,鄒亞娜召見了幾個往返明國和占城國之間搞商業貿易的商人,向他們諮詢明國的一些情報,然後拜託他們向廣州的明國官府那邊遞個話,看看明國那邊是不是願意接受這個遠在彩雲之南的義子。
於是這幾個占城國的商人就來了廣州,打算拜見明國的官員,但是還沒有拜見明國官員的時候,蘇詠霖直接帶著大軍殺來了廣州,隨之而來的是【明軍全面南下,宋王朝土崩瓦解】的訊息。
宋王朝這下子真的入土了。
中華大地風雲際會,神州易主,神器更易,大宋亡,大明興,時代變了!
幾個占城商人大驚失色,好容易冷靜下來,便有了今天這麼一出。
蘇詠霖把前後關聯瞭解的差不多了之後,頗感東南亞這段時間的國際關系很有趣。
就互相打唄!
除了打也沒什麼好做的,這些統治者但凡有點錢,就會四處用兵來獲取更多的錢,想要讓他們改善民生什麼的,那純粹是痴人說夢。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個鄒亞娜的請求對於明國來說搞不好還真的是一個戰略突破口。
東南亞諸國的宗藩關系、正常國際關系原先都是和宋朝建立起來的,明國之前並沒有和東南亞諸國建立什麼正式的外交關系,所以也需要重新締結關系。
而現在,原先屬於宋國關系網路中的南越李氏王朝因為儒家思想上的沖突而和基本上不太可能主動聯系明國,局勢就僵在這裡。
所以明國正好缺一個正當藉口介入東南亞局勢。
鄒亞娜作為一個篡位者,一定非常急於得到中央王朝的承認來穩固他的政權的合法性,這個時候提供給他這至關重要的合法性,那麼就能以此為藉口介入東南亞的政局當中了。
所以蘇詠霖思考再三,覺得他沒有必要糾結於鄒亞娜是不是篡位者的身份,他只需要從明國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可以了。
南越,十有八九是敵對的。
占城國,卻因為其國王的篡位者身份而有可能成為大明的盟友。
這兩面夾擊南越的局勢不就成了嗎?
蘇詠霖這樣想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南北夾擊南越,讓他們進退失據,創造出對明國有利的條件,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於是蘇詠霖決定承認占城國的存在於鄒亞娜對占城國的統治。
不過很快,蘇詠霖便得知了一個讓他也感到有點意外的冷知識——南宋還沒有從法理上承認南越是個獨立的國家。
和高麗、占城、真臘等國不同,南宋不承認南越是個國家,雖然他們從五代十國時期就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並且事實獨立,宋也無力收複南越,可後來的宋統治者就是不承認。
你獨立是你的事情,我承認是我的事情。
李天祚即位後,完顏構就下詔冊封其為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兼禦史大夫、安南都護、上柱國、交趾郡王。
紹興二十五年,完顏構賜封李天祚為南平王。
在南宋這邊的法理敘事當中,李天祚的法理身份是南宋的官員、郡王,而不是南越國王。
盡管南越李氏對內稱大越國,李天祚對內稱帝,但是宋王朝在法理上並不鬆口,只承認它是南宋貴族爵位體系下的特殊的存在,南越的領土在法理上依然被南宋認為是自己的領土,稱呼南越的時候也不以【國】稱呼之。
這倒是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