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一件、兩件、三件東西,毫無疑問地顯得平常無奇,顯然沒有引起大家的興趣,直到第四件的出現,才讓空氣中瀰漫的沉悶氣氛稍微有了些許變化,那是一件明永樂青花折枝花果執壺,彷彿在靜靜地訴說著它背後的歷史與故事。
執壺的侈口寬大,長頸優雅,垂腹的曲線流暢,圈足穩重,宛如一位優雅的女子,靜靜地佇立在眾人面前。
長曲流與頸部的雲帶相連,彷彿在輕聲細語,訴說著古老的傳說,後置的扁帶狀柄則如同她的手,輕輕地托起這份珍貴的藝術品。通體青花,腹部主體繪有開光折枝花果紋,花果的種類繁多,包括桃、琵琶、菊花等,彷彿在展示著大自然的豐盈與美麗,頸部則飾有蕉葉紋和纏枝蓮紋,足部繪有卷草紋,細膩的工藝讓人不禁讚歎。
青花以蘇麻離青為料,髮色凝重,釉面上可見具有金屬光澤的結晶斑,宛如星辰點綴在夜空中,執壺的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自然,紋飾清新雅緻,毫無疑問是永樂青花的精品,彷彿在向世人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與價值。
老姚對這個物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與老羅用袖裡乾坤的辦法談好了價格,能夠現場交易的機會讓他心中暗自歡喜,陳陽則認為這物件老羅的要價不高,畢竟永樂年間的這種物件,流傳下來的數量並不多,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等兩人交易完成之後,那位年輕人從裡面套間雙手抱出一個如同迫擊炮炮管一樣的東西,外面用層層報紙包裹著,老羅衝著許漢民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唐老弟,您心心念的物件來了!”
這句話如同一聲號令,瞬間點燃了在場所有人的好奇心與期待。
陳陽同樣好奇心陡然拔高,他微微坐直了身體,目光中隱隱透出一絲期許,似乎想要從許漢民的表情中捕捉到什麼蛛絲馬跡。
與此同時,許漢民的反應也相當有趣,他瞳孔微微一縮,彷彿整個人都活躍了起來。那雙原本稍顯疲憊的雙眼,此刻竟煥發出異樣的光彩,他的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手上的動作也顯得急切,甚至帶著幾分孩子般的迫不及待。
“哎呦,那可真是開好了,快快快,開啟我看看!”
言語間,甚至隱隱帶著一絲掩飾不住的激動。年輕人聽了許漢民的話,站在一旁也沒耽擱,迅速將包裹物件的報紙一層一層地剝下。陳陽的目光隨著他的動作轉動,每拆下一層報紙,他的內心的期待感也隨之攀升,隱隱有種預感,這東西絕非尋常之物。
當最後一層包裝被剝離,那物件終於真容畢現。剎那間,陳陽的眼神瞬間被吸引,心裡猛地一陣悸動,竟然是一件花觚!
唐英制乾隆款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青花纏枝蓮紋花觚,約六十餘厘米,口徑寬闊,達二十五厘米,整體外形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古典韻味。其口部呈喇叭形外侈,如孔雀開屏般張揚輝煌,卻不失柔和之美,散發出一種優雅的古典氣質。
修長的頸部宛如仕女婀娜的身段,筆直挺秀,卻又不顯刻板;細膩的青花纏繞頸部,給人如置身春日園林之感,讓人目不轉睛。
腹部略鼓,似盛滿珍饈美酒的玉碗,又似孕育萬物的豐腴大地,飽滿而厚重,曲線優美如和風拂柳。其下部承接倒缽形底座,層次分明,支撐起整件器物,像古代帝王的朝冠之基,兼具厚重與雄偉的氣勢;整體造型既富力度又充滿平衡感,幾近完美。
整件花觚通體繪青花紋飾,層層疊疊,整整足有十五層,每一層都蘊含著古代匠人的心血與智慧,如同拍岸的長浪一波又一波,無盡延綿。
紋樣中,纏枝蓮如春日盛放的錦簇,葉蔓交織,恍若雨後藤蘿垂掛;卷草蜿蜒起伏,宛如天際流雲,生動自然;蕉葉紋猶如陽光透過密林灑在人心上的溫暖,縱橫間為器物增添了一絲生機。
蓮瓣紋排列規整有序,象徵著聖潔與榮光,彷彿一支交響樂的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如意雲頭紋翻卷如煙,似天地間悠悠散開的祥雲,為整器增添了一份博大的意象;底部的回紋雖含深沉之感,卻蘊藏無窮生機,寓意永珍迴圈,不盡不滅。
整體紋飾彼此輝映,繁複之極,卻毫無雜亂之感,反而體現出一種協調的富麗。
腹部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如意頭形開光內,用青花書寫的豎排七行楷體銘文。字型工整肅穆,結體方正卻不失靈動,彷彿每一筆都經過精心雕琢。
文中內容清晰明瞭:“大清乾隆六年五月端陽節,恭獻京都朝陽門外東嶽大帝案前永遠供奉,欽命陶榷使者瀋陽唐英敬制。”
這一銘文,既彰顯了花觚的身份,也為這件器物賦予了獨特的文化意義,猶如歷史長河中一道絢麗的印記。
細觀其胎體,潔白如羊脂玉,溫潤如凝脂,透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精緻感。瓷質堅密,毫無雜質,表面觸手光滑;釉色瑩潤如水,以淡淡的金屬光澤綴於其上,略一把玩,便能感受到它散發出的典雅氣息與渾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