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元朝的龍脈則是作為他們源頭的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則是朱元璋的故鄉安徽鳳陽;反觀清朝的龍脈則是東北長白山一帶,他們以此地得到發展、統一女真繼而南下。
這種以帝王中興定龍脈的說法亦是被廣為認可的,而龍脈的分佈與位置通常與朝代開闢者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絡。
此一說法是為最多人所接受的,即便是古代帝王也毫不例外,為了延續王朝的命運在舊有龍脈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尋覓著其它的龍脈。
若是聽聞有人身負龍脈之氣,可成帝王之勢,那麼少不了一番濫殺無辜。
除卻以王朝興衰定奪龍脈地址之外,還存在著許多其它關於龍脈的說法。
龍脈一稱通俗來看乃是綿延起伏的山脈。而風水學之中所認定的龍脈便是地理脈絡。
除此之外,風水學所公認的“萬龍之祖”便是崑崙山,風水學普遍認為龍脈從崑崙山發源,繼而延伸到世界各地。
龍脈的佈局結構與層次劃分,可以看做一棵大樹,有著根、幹、支、葉等,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會被認為是風水寶地。
無論是在影視作品當中抑或者生活之中,關於華夏的墓葬文化有著或多或少的瞭解,而風水便是其中一大組成部分!(後面菠蘿會有盜墓的劇情……只希望不被404就行……)
對於窮人而言無力於講究這些,但是依舊心有忌憚。而古代的貴族階級抑或者當今的部分富人對此卻是極其看重的,用完想盡一切辦法尋覓一處風水寶地下葬。而所謂的風水寶地便是根據龍脈走勢而形成的。
除卻崑崙山“萬龍之祖”的地位之外,由此體系而衍生的則是將整個中華大地的知名大山悉數看做龍脈的象徵。秦嶺、太行山、武夷山、五嶽亦包括臺灣省的玉山皆在其中,由這些大龍小龍共同組成了中華大地的群龍共舞之勢。
另有“三大龍脈”一說依舊建立在“萬龍之祖”崑崙山這一說法之上,究其本質是將中華大地的山脈源頭作為崑崙山由西向東蔓延開來,
在中華大地上分別形成了山脈走勢的三大方向,並且稱之為“北幹龍、中幹龍、南幹龍。”
崑崙山脈乃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屬於亞洲中部大山系,又有著崑崙虛,華夏第一神山、玉山等諸多美譽。
不僅於此,關於崑崙山的諸多神話傳說便是證明著它在華夏傳統文化之中的地位。
而對於風水學抑或是從地理上看,崑崙山脈被稱作為“萬龍之祖”亦是名副其實的。
三大龍脈之中的北幹龍又稱艮龍之脈,自新疆、內蒙作為開端,橫跨西安、太原、北京、瀋陽、長白山等諸多地區直抵朝鮮半島,龍若抬頭便是此處。
而中幹龍又稱震龍之脈的走向則是,從四川一帶長驅直入橫跨中原,經過陝西、河南、湖北、安徽、山東等地區,經由泰山入海。
至於南幹龍,則是由雲南、貴州為始,穿過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等諸多南方地區,由杭州處入海。它的盡頭直抵日本,大致含義與朝鮮相當!
除此之外,前文之中的“帝王龍脈”普遍被認為是由三大龍脈的支脈所衍生的。帝王龍脈普遍依附於北幹龍、中幹龍,至於南幹龍並沒有出過皇帝,卻是有著數之不盡的文人誕生於此。
而關於三大龍脈亦有著一個關於秦始皇的傳說。秦始皇的龍脈地處中幹龍之上,但是卻有風水師告知他中華大地有三大龍脈,皆可出帝王。因此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令秦朝可以綿延萬世,秦始皇果斷下令毀去另外兩大龍脈,也就是北幹龍與南幹龍。
那麼他毀掉北幹龍的方法便是造就長城,至於南幹龍則是令人不遠萬里到嶺南鑿山。
關於兩件事情皆有記載,蒙恬被賜死之際臨終說出一言,“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大意便是他認為在修建長城的過程之中,挖斷了大地脈絡,因此招致上天的懲罰。
秦始皇彼時派人嶺南鑿山之事,《廣東新語》之中記載某座山“秦時常有紫雲黃氣之異,佔者以為天子氣。”
(越寫越有精神氣,作為中國人我很驕傲啊!兄弟們,你們呢?熱血沸騰嘛!!!)
不過這些說法終歸只是道聽途說,並無真正嚴謹的歷史記載。那麼綜上所述,中國真的有龍脈嗎?有!到底分佈在哪裡?縱觀中華大地之雄峰峻嶺、山脈起伏、抑或者大河蜿蜒從某種意義上都可以稱之為龍脈。
所謂龍脈的真實意義,並不僅僅因為迷信而憑空捏造的,而是對於中華大地山脈走勢的統稱。風水究其本質對於人來說就是周邊的自然環境。而調整風水便是透過外在環境對於人的影響,繼而改變人的心情以及性格等,從而達到風生水起的效果。
因此,風水學其中一部分亦是存在著一定的科學價值,無論是關於地理抑或心理等方面都有著很大側重,唯有透過不斷的探索方能夠真正瞭解到其中真諦!
(歷史部分講述差不多就得了……主要就是秦朝往後,追溯到東漢末年……而且後面也有伏筆……文中出現韓信之女……韓笑……這個設定可能會讓讀者出現不良……總而言之……有沒有長生不老藥……能不能活少年的歲月……有待考量……就好比外星人一樣……
PS:這個月因為衝刺戰力榜,所以均訂還是需要兄弟們拼一拼,不求第一第二,第三總可以了吧?……(老鷹這幾天忙,但是結束了應該還會跟上來……盡力而為……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