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覺得自己已經有點感覺,就可以拿出本託福口語的綜合教材,把上面的一些練習作作,有助於發散思維。
遇到題目後,能更快的展開思維,列出基本條目,會給你很大的優勢……”
除了這些理論的東西外,他並沒有拿出什麼託福試卷之類的東西,免得又被人說是誤人子弟。
更何況TOEFL考試官方機構ETS還專門出了一本考試指南。
假如現在要辦培訓班,先不說生源,就連師源都找不到,學校對於那些在校外做培訓的老師向來都是不容忍。
簡而言之,現在時機不合適。
等到合適的時候,倒是可以投資一下,躲在後面賺錢。
寫一篇關於考試的稿子出去後,蘇辰就忙著寫《貨幣戰爭》和文化沙龍的事情。
文化沙龍倒是不麻煩。
直接去找馬未都。
正在上班的馬未都聽說蘇辰來找他,特別吃驚:“蘇同志,今兒什麼風把您吹來了?”
“主要是來認認門,免得往後想要來找你都不知道地兒。”蘇辰笑著道,“明兒週末,大家都不上班,下午五點我們去崑崙飯店吃飯,我做東,你再找幾個人來熱鬧熱鬧。”
“成。”馬未都很高興。
為啥?
因為蘇辰現在大火,雖然算不上是文學圈的人,但好歹人家頭頂著一個經濟學家的名頭,往後和人吹牛,說他認識經濟學家,這面兒都有光。
馬未都是個老油條,老人精。
現在他還是一位業餘玩票的,所以挖空心思去接近王世襄先生等所謂的“遺老遺少”,這些人是他事業起步的重要的決定性的一環。
等他40來歲時,就被眾人喊“爺”,這“爺”不是調侃他老態,而是江湖敬稱。
老北京文化界,馬未都與王朔可說是最具有標杆型的老炮兒。
年輕時固然都是打群架出來的,大院玩主,胡說海吹,機鋒劍起,照樣不妨礙成為精英。
臨事了,也真能守住底線,也能做大事情。
馮小剛那種,60大壽都過了又如何,德不配位,為老不尊,規矩沒有,永遠只能說是“小鋼炮”。
作為北京胡同混出來的老炮兒。
馬未都練就一種很特別的精神氣:世事精明,能說會侃,處事圓滑。
畢竟衚衕那地,是一個最有傳統積澱的社會。
“江湖”一詞,在那裡面含義尤深。
王朔和馬未都哥倆,你看來看去就是那股味道,辨識度極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