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現在的身份,要是出醫書,那不是揚名,那找捱罵呢,醫書一出,就得有無數的人登門“拜訪”,和他無休無止的辯證,從他十七歲一直辯證到七十歲,中間都不帶有停歇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只憑著一腔熱血去辦事,那是不行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殷九乘他們只從經濟方面去考慮,卻沒想過醫生本身,這點是不夠的!
王平安要出醫書,也成,可以,但必須是前人沒出過的醫書種類,使得其他醫生無法與他辯論,只能承認他的著作!
開山鼻祖,是無需在意別人意見的,吾即巔峰,爾等皆在吾之腳下,但能有這種氣勢的,也僅限於開山鼻祖!
王平安又敲了敲那盤香椿炒雞蛋,笑道:“你們呀,都沒認真聽我說話,我幾時說過不想出醫書了?但出哪種醫書,卻尚須好好想想,我可不是仲景先師,更不是孫真人那樣的神仙人物,如要出醫書,現在這年紀可不能出常規的,得另闢蹊徑!”
頓了頓,他道:“我打算出本藥膳的,藥治不如食治,以前雖然有醫書寫過相關內容,卻都只是一帶而過,並沒有詳細論證,我打算寫一本專門說食療的醫書,別人沒有寫過,就讓我來開這個頭吧!”
眾人的眼睛一起看向那盤香椿炒雞蛋,這玩意兒也能寫到書裡去,路邊攤的貨色啊!這年代的人,還不明白食療的重要性,當然如果真的明白,專門的醫書就會鋪天蓋地而來,也輪不到王平安開這個頭了!
藥治不如食治,這個觀點是誰提出來的?
巧了,正是和王平安同時代的人,藥王孫思邈提出來的。《千金要方》裡明確記載: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觀點明確,食療先與藥療,食療不行了,才好用藥。
第一本專門論述食療的書是哪本?是《食療本草》。
這本書是誰寫的?
更巧了,和孫思邈還有關係,是他的弟子寫的!
可這一切巧都不叫巧,真正巧的是——王平安比他們提前提出了這個觀點,並打算出書了!
就早了這麼一丁點兒的時間,他立馬就成了食療界的開山鼻祖,而食療又的的確確是醫術的一種!
開山鼻祖這四個字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是正數第一,別人只能甘拜下風!
殷九乘皺著眉頭道:“這種書以前沒人寫過吧?反正我是沒看到過。那出這種書會不會風險很大啊,萬一一本都賣不出去……”
哈米提不願意了,道:“誰說要賣了,咱賠本賺吆喝,印出來直接送人,印它個十萬二十萬冊的,又能費幾個錢?”
殷九乘心想:“跟我比豪富,我可不見得比你窮!”他道:“既然本錢由哈老爺打,那渠道就由我出好了,從印刷到上市,我一人全包了!”
王平安笑道:“不見得會虧,出書是我的事,豈能讓你們二位白忙乎。這樣吧,咱們分一下工,哈老爺負責出資,殷兄臺負責銷售,我則負責出方,如果賺了錢,你倆平分,我就不要了!”
“那哪兒成啊!”哈米提和殷九乘一起笑道。哈米提道:“生意歸生意,你們別看我裝大方,其實我還是想賺的。無病分四成,我和殷老兄各分三成!”
有錢談生意就是豪氣,三言兩語就將這樁“小生意”搞定,大家又開始吃起飯來。
王平安正要再挾一筷子香椿炒雞蛋,低頭看去,卻見盤子空了,他笑道:“你們看,這生意做得,我那書定然好賣,你們不用怕虧本!”
他大聲對小販道:“店家,再來一盤子香椿炒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