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顫顫巍巍的聲音,一聽便知是一個已經十分蒼老的老嫗了。
而伴隨著這句話的響起,一個佝僂著背的、頭髮已經完全花白的老婦人的身影,在姜哲的腦海中漸漸變得清晰了起來。
按理說,這是一個姜哲從未見過的老人,可奇怪的是,姜哲卻感覺自己對這個陌生老婦十分熟悉。
就好像是自己的前半生...都是在這個老婦的照料下度過的一般。
隨之而來的,是另外一段紛亂的記憶,都是有關老婦口中所謂的“王村”的。
王村是在九州最北部的一個極為落後的小城鎮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小村子。
雖說突然湧入姜哲記憶中的這些片段應該已經步入了21世紀初期了,可看“王村”荒涼落後的景象,似乎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九州的發展水平無異。
而老婦口中的“小琰”,也就是此刻的姜哲,正是在這無比荒涼、落後的“王村”中長大成人的。
在王村中,你幾乎看不到任何一樣像樣的、具有現代科技感的設施,別說網線、太陽能之類的象徵著21世紀初期九州繁榮的現代化科技了,在這破敗的小村落裡,你連一間用鋼筋混凝土蓋成的結實屋子都見不到。
隨處可見的,都是低矮、鬆散,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塌掉的小土房。
在這樣荒涼落後的小村子中,別說配備齊全、師資力量豐富的學校了,實際上就連任何一座稍微有些像樣的學校聽起來都是天方夜譚。
而王村中所擁有的的“學校”,說是學校,其實說是由幾間小土屋與只識幾個字的老人組成的鄉間非營利性組織更為合適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別說書本了,就連一杆筆、一塊橡皮這種最為基礎的學習工具都見不到。
而那些所謂的老師們,其實自己也不認識幾個字,也許就連最簡單的初中習題都解不開。
雖說不為任何利益只為了下一代的成長這種精神極為可佳,可不難想象的是,在這種師資力量與教學裝置的情況下,孩子們所能夠學習到的知識實在是有限。
而“小琰”,正是在這種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學習,同時長大成人的。
同時,正是因為這種極為落後的設施與師資,王村二十多年來才出了“小琰”這麼一位大學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著老婦那滿頭白髮,看著她那顫抖不已的手與佝僂著的身子,“小琰”,或者說是姜哲的心裡忽然湧上一陣難以抵擋的酸楚,不過其中也夾雜著一絲絲喜悅之情。
過去的日子雖然艱苦無比,充滿黑暗,可光明就在眼前了。
自己已經考上了大學,很快,就可以成為他夢想中的大人物了。
到時候,不僅可以改善自己家的艱苦條件,還可以建設家鄉,讓“王村”從一個偏遠落後的破敗小村落,變為一個現代化的、人人都衣食無憂的“富豪村”!
“小琰”的心裡就這麼想著,老婦忽然又握住了他的手,一字一頓得極為艱難地繼續說道:“小琰,你可一定要爭氣,好好學習知識,謀個好職位,將來好回來建設咱們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