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 與君同前世)
“先生,您的報紙。”青年推門而入,帶起的風搖響了門簷上掛著的風鈴。
他將報紙放在木幾上,還順手從旁邊的袋子裡拿了一塊桂花糕。
收筆的墨痕暈開了,穿著長馬褂的先生嘆了口氣,這張字算是廢了。
被打擾的先生不悅地抬起頭,把毛筆放在硯臺上。低聲呵斥他,“入室不語,我可曾說過?”
只見青年用手指抹著嘴角的碎屑,一臉不在意的樣子,“說過,我耳朵聽得都快起繭子了。先生,您就不能換一句別的嗎?”
先生端著茶盞背過身,似是不想和他過多辯解。經過這幾天的合住,他已經明白這個青年滿嘴歪理,不知道是怎麼混上國立大學的名額的。
“這桂花糕是從城東那家糕點鋪子買的吧。還挺好吃的。”
一塊桂花糕下肚,給了餓了一天的青年些許飽腹感,他作勢又想從袋子裡拿一塊。
卻被轉過身的先生狠狠瞪了一眼,“吃我的桂花糕經過允許了嗎?”
青年被他瞪得又將桂花糕放了回去,“不就一塊桂花糕嗎?我下次再給您買一袋就是了。都怪那個老迂腐,我今天一天都沒吃飯。”
“算了,吃人嘴軟,我給您念念報吧。讓我看看今天都有什麼新聞,名門閨秀出嫁,著名鋼琴家演奏會,怎麼竟是些無趣的事情……”青年拿起報紙,粗略地翻看著,翻到背面的時候,不由得一頓,“南平學子罷學遊行。”
先生似乎是早料到了,抿了口茶。
“外寇入侵加劇,國民政府卻在原則性問題上一再讓步,學生怕是積怨已久。如今這局勢……”他輕輕搖了搖頭。
青年似是體會到了他的欲言又止,收斂起嬉皮笑臉,對他恭恭敬敬行了個鞠躬禮,“學生罷學遊行,說明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先進之士認識到革命的重要性,國民思想正在轉變。先生及其同僚們的努力不會白費的。”
見慣了他平時無賴潑皮的模樣,先生似乎是沒想到他會對自己行禮,忙扶他起身。
“但願如此吧,我也只能盡此綿薄之力。”
“怎麼會是綿薄之力,先生近期出版的詩作在學校裡可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人人無不為先生拳拳愛國之心而動容。先生也不必太過憂心,黑暗會過去的,黎明終會來臨。”青年鄭重地說。
先生比他高半個頭,他抬頭看著先生時眼裡也藏著點點星火,那是對和平的嚮往。
這件事讓先生對這個青年有了些許改觀,或許他嬉笑的表面下也藏著和自己一樣的熱忱。
雖然他們一個在國立大學任職教書,一個在國立大學學習,但先生卻並不比青年大個幾歲。
先生早年留洋,見過無數留洋海外的國人不思國恥,甘於享樂。本以為已經涼透了心,卻不曾想到國土之內,仍有萬千學子立志強國,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國尚可救。先生低頭提筆,試圖用筆在這民不聊生的黑暗中刺破一束光。
先生並不噬甜,那日的桂花糕只不過是友人送的,先生去郵局寄完稿子,路過那家糕點鋪子,想起青年那日誇好吃,於是買了一袋。
青年一進門就聞到了香味,肚子咕咕叫,纏著先生求他施捨給他幾塊。本來就是買給他的,但先生不想承認,讓他用研墨作為交換。
青年低頭研墨的樣子認真專注。他的指骨修長,沾了墨反而更襯得好看了些。
不知為何,先生那日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青年手上,不曾移開。
在合住幾個月之後,青年突然失蹤了一段時間,沒有留下字條書信說明。先生不教青年,於是去青年的老師那裡打聽了情況,結果一無所獲。先生隱隱有些擔心。
“砰、砰……”雨夜的敲門聲吵醒了覺淺的先生。
一開啟門,青年就倒了進去,先生忙扶住他,黏膩的液體沾了先生一手——是血。
“抱歉,麻煩先生了。”青年有氣無力地說。
先生幫他包紮完受傷的左臂,質問他,“你這幾天是去哪兒了?”
“這……”青年似乎是難以開口,末了只說了一句,“不會牽扯到先生的。”
“那你的傷是怎麼弄得?這是槍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