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衍話風一變,將管仲的人變成少數人,而大多數人是他說的那般。
果然
文人都生得一張好嘴。
曹操的招賢令為何受到世家嫉恨,曹衝的科舉制為何受到世家嫉恨。
原因很簡單。
曹操,是曠世的梟傑。他在漢末如果想要取得劉氏的皇位而代之,必先摧破曹老闆的大敵士大夫階級精神上的堡壘,也就是漢代傳統的儒家思想,然後才能夠成功……
東漢外廷的主要士大夫,大多出身於儒家大族……
他們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也會用來適用於治國平天下,而這樣的道德方法皆出自儒家的教義……
但凡士大夫一身的出處窮達,他們的所言所行都不敢越過這個範圍,或者違反這個標準。
這個範圍即是家族鄉里,這個標準即是仁孝廉讓。以這個範圍標準為本為體。推廣到治民治軍,為末為用。
總而言之,本末必兼備,體用必合一。
曹老闆的招賢令,大概意思是認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的人可能揹負不仁不孝貪詐的汙名,直接宣示世家大族從一開始所遵奉的金科玉律已經完全破產了。
因為這個原因,東漢士人夫儒家體用一致和周孔道德的堡壘根本沒有辦法堅守了,而他們安身立命的東西,也完全失去根據了。
曹老闆的招賢令,讓原本緊繃的社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和自由。
也打斷了士大夫對官員的壟斷以及黨派形成的土壤與基礎。
而曹衝的招賢令,更是對原本便千瘡百孔的察舉制給予最後一擊。
這也是世家上前來與曹衝對抗的原因。
因為再不對抗,等曹衝的勢力主掌朝政,恐怕他們便再沒有機會了。
所以從根本來說,這些人還是欺負曹衝在朝堂上沒有根基,欺負他年輕。
若是曹老闆在此,給荀衍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做出今日的事情來。
但曹衝就不一樣了。
他現在只是太子,權柄未定,而且荀家對曹衝是有恩的,曹衝絕對不會對荀家下手。
這是荀衍的想法,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這也是他們敢跟進的原因。
但是
曹衝眼神漸漸陰狠了起來。
荀家雖然對我有恩,但那也只是荀對我有恩,我雖然年輕,但卻也不是你們能夠欺負的了的!
若是今日被你們這些人逼迫成功了,日後,自己的諸多計策,恐怕就不用施展了。
再者說,若讓曹老闆看到他如此無能,恐怕都不放心將太子之位交給他了。
只在一瞬間,曹衝便知道該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