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說完這句話,宮女們端著酒菜放在曹操曹丕曹衝三人的食塌上面。
“太子這些日子都在忙魏國之事,我聽說子桓的長安侯府事情越來越少了,不知道子桓這些日子在忙些什麼?”
曹丕扶著酒樽的手一頓,笑著說道:“遊山玩水,不亦樂乎。”
“可真?”
“千真萬確!”
曹操輕輕點了點頭,沒有繼續問下去,頗有些點到即止的感覺。
“太子這些日子,除了國事之外,可有做其他事情?”
其他事情?
曹衝一愣,搖了搖頭,說道:“兒臣忙國事便脫不開身,如何有其他事情可做?”
曹操輕輕的點頭,再問道:“我看了你的那些政令,頗有些意思,不知可否與為父說一說?”
曹衝愣了一下,一時不知道曹操的用意,不過曹衝當然不能說不行了,只得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不知道父王要聽什麼?”
“我欲問的是,太子為何要解除宵禁,並且還要打破坊市的界限?”
原來是這個問題啊!
對於曹操的這個問題,曹衝在之前便有想過了,自然有一套說辭來說服曹老闆,因此此刻曹衝雖然被問,但卻是沒有表露出驚詫之色,反而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曹衝對著曹操微微行禮,說道:“父王應該是擔憂宵禁之後,夜晚的偷盜之事會變多,鄴城會難以管理,可是?”
曹操點了點頭,這是他擔憂的地方。
“太子有解決之法?”
宵禁的麻煩,宵禁的壞處,古代的人又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
但即便如此,歷代統治者依然要宵禁,自然有他的原因的,所謂存在即合理,既然在這個時代宵禁存在,便有其道理。
自周至唐我國古代城市(特別是北方平原地區的城市)一般採用“裡坊制”。
&n的坊牆與外界相隔,坊門在日出和日落之時敲打鐘鼓啟閉坊門關閉以後嚴禁在街上行走,也就是宵禁。
但古人並不是沒有夜生活,宵禁雖然限制人們在坊外活動,但是坊內不受限制,一些坊裡甚至晝夜喧呼,燈火不絕。
採取這種不方便的制度,是因為早期一些城市最主要的是政治功能,或者說是為統治者和貴族服務的,城市的規劃就要按照統治者的需求來。
裡坊制方便統治者管理臣民和保證自身的安全,方整的佈局也符合禮制。
裡坊制在春秋至漢逐步確立起來,唐代達到極盛,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經濟職能大大增強,裡坊制慢慢的被打破,到了宋代普遍被開放的街市所取代,宵禁也就隨之放開了。
夜禁這種不方便的事情,其實並不難理解。
我們只要把古代統治者想象成學校管理者,把城市當做是一座學校,學校為何要晚上熄燈,理由便是讓你早些休息,方便管理,城市亦是如此。
在古代,夜黑風高,正是殺人放火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