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這個世代,單單有勇氣,有魄力還不夠。
智慧,真的是非常重要。
人說是,莫笑書生無膽氣。
人說是,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可事實情況,似乎並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是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在法家的經典戲碼中,幾乎是完全反對儒學和俠義精神的。
竊以為。
儒學是一種精神追求,是一種文化傳承。
儒學,其實是包括了法家的規則論。
人說是,窮酸腐儒。
可是事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是因為儒術而強盛。
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毀掉了諸子百家,群芳爭豔的美好。
卻給強大的王朝帝國,帶來了社會制度的合力運作。
試想一下,如果一方水土,人人都把規矩當做糟粕,無視法律,那麼這個地方,真的是要有多亂,就有多亂,更莫要說什麼亂法,犯禁。
儒學,已經涵蓋了部分法家的內容。
規則,確實是人創造的,否則也不會出現,人倫這個詞語。
三綱五常,君臣父子,本質上,是在教做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
九州人認為,天圓地方,藉此方圓,來代指一個王朝,一個帝國。
而人們居住在其中,則是應該以遵守規則,為第一核心。
事實上,早在儒學普及時,這一門學說,便已經是贏了,而且贏了太多了。
儒學,完美符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西方文化中,有紳士。
很多人在接受了西化後,便認為,西方的月亮,比東方的圓,認為西方的人,更懂得規矩,並且把那些,浪漫,不花哨,有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男人,稱之為有風度。
這便是在東方人眼裡的紳士。
看似真實,實則虛偽。
看似樸實,實則花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