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人,時也,命也,運也。
可是,有些人,偏偏不信命運,他只覺得,說一百句好話,不如做一件好事。
看著那些,因為戰亂之禍,而曝屍荒野的窮苦百姓。
有人無動於衷。
有人滿臉得意。
但是,總歸會有人熱淚盈眶,然後懷抱著一腔熱血,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已經腐朽破敗的天下。
這個世界,需要英雄來指引歷史的方向,需要英雄來帶領天下蒼生,走向光明。
縱然前路茫茫,一片漆黑,雖千萬人,吾往矣。
說來有些諷刺。
就在王通剛剛和那些世家貴族,吃完飯,喝完酒,準備回去,等升官發財的訊息時,劉貝,在做什麼呢?
摘野菜。
摘野菜為何?
煮野菜粥。
當劉貝看著那些面黃肌瘦,宛若地獄裡面受苦的小鬼,吃盡了苦,受盡了罪,無奈一張笨嘴,總吃啞巴虧。
其實,劉貝的初心,只是為了能夠為天下蒼生,盡一點點綿薄之力,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好的,或許,那時的劉貝,怎麼都想不明白,他一個喜好聲色犬馬的遊俠,怎麼就成為一位,仁義兼備的大豪傑呢?
應該說,劉貝是幸運的,因為他自出生時,便註定有關張兩位史詩級別的左右手,陪伴在左右,在稍有氣候時,更是得到了諸葛先生的幫助。
龍入海,虎歸山,也不過這般瀟灑自在了。
然而,事實情況,真的會如同小說劇情一樣發展嗎?
那所謂的氣運,所謂的仁義兼備,真的能夠為劉關張,帶來實質性的收益嗎?
或者換一個說法,劉關張的心目中,付出和回報,是否應該歸之於必然?
其實,想法,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做法。
劉貝自從被捲入了一場可笑,可悲的爭鬥之後,整個人,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變化的,畢竟,這個年頭,不黑化,不魔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星塵武者這本小說的主要角色。
劉貝,則不盡然。
那是一段,故事性極為老套,極為死板的經歷。
彼時,劉貝還沒有成為蜀城的邊關守將,恰恰相反,劉貝所擔任的,其實是一個鄉村的文職工作者。
巴蜀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到外界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少,最輕的,因此,至今為止,巴蜀所沿用的,依然是元皇帝一朝所設立的,郡縣制。
除了巴蜀二城的區域名字,不符合郡縣制以外,幾乎所有的區域,都是按照上郡下縣的制度來分化。
一郡之主,被稱之為郡守,也有過太守,刺史的叫法,不過,在巴蜀,還是郡守的叫法,最為主流。
在郡守賬下,也有文臣武將,平日裡,郡守是聽調不聽宣,只有特別隆重,亦或是特別嚴重的事,郡守才會到都城裡,拜見巴蜀的統治者。
說來有些奇怪,巴蜀的統治者,都姓劉,並且,他們的家族,還是同祖同宗。
皆是源自於豢龍氏,劉累。
這個劉累,還有一個典故,正是他的氏族代稱,豢龍氏。
所謂豢龍氏,解釋起來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