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聽完這個訊息以後沉默了許久,信使運氣十佳地保住了性命,但仍舊停留在南歐羅拉的蘇奧米爾百姓卻沒有這份幸運。
作為報復,皇帝將他們運到了塔爾瓦蘇塔防線下方集體處決。
他意在挫敗蘇奧米爾人的反抗之心,但這種面對一直被壓迫不敢反抗的高地民和南方人時立竿見影的做法,卻只使得蘇奧米爾人更加堅定。
一個月之前還在嘲諷拉曼開國皇帝“受時代侷限了眼光”的希格蘇蒙德一世,若沒有被那份膨脹的自大所迷惑了雙眼的話,也許應當複習一下歷史去明白為何偉大的西薩里奧對蘇奧米爾採取了懷柔政策。
這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民族,在北地風雪之中生養長大的他們忍耐性絕佳,並且不似血緣相近的斯京人,他們更喜好和平。
若能和平了事,吃點虧蘇奧米爾人也會忍受下去。可這一切是有底線的。
當它被觸及到的時候,這個民族能有多決絕,帝國人是本不該忘記的。
皇帝是本不該忘記的。
可他們被“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一頭銜遮擋住了雙眼,自信心開始膨脹,開始把一切都不當回事。
“只要擁有這世上最強大的百萬大軍,又有什麼東西是無法戰勝的。”
不尊天,不敬地,不把神明和教會當回事。一味地只知宣揚武力的後果,他們很快。
就將要嚐到了。
1341年的3月17日,蘇奧米爾人捨棄了整個歐羅拉南部退入塔爾瓦蘇塔防線。向當地徵糧的帕德羅西軍團軍需官去到了每一個村落都是人去樓空。
3月22日,南歐羅拉。
燃起了熊熊大火。
在糧草搬運一空以後,剩下的房屋和田地由這些人民親手點燃。
11歲以上的孩童甚至是十月懷胎的孕婦全都握起了武器,他們掛著聖徽,以白色教會為名站滿了整個塔爾瓦蘇塔防線。
這是膨脹的自大帶來的惡果。
數十萬近百萬人的大軍在焦土政策和誓死抵抗之下,無法從歐羅拉南部獲得一粒糧食。
而這場博弈還僅僅只是剛剛開始,反應過來的拉曼人開始從帝國境內調運糧食。而早已準備好的的蘇奧米爾王國海軍則從北部的蘇奧馬里納港出發,首先是從海上截斷了帕德羅西的補給線。
他們並不只是搶劫而是連人帶船直接扣留在了蘇奧馬里納港,並且放出訊息任何幫助帝國的商船都將面臨蘇奧米爾海盜的掠奪。
這種做法將能夠一次性運輸大量補給的海上運輸切斷,多次嘗試失敗之後帝國調集了大量的後勤部隊,走陸路拉長了補給線將物資運輸——而這一次的襲擊,來自於東方。
高地人舉起了反抗帝國的旗幟。
在失去了後備軍隊以後,帕洛希亞高原上的哨所被瘋狂衝鋒的高地人所吞沒。而這其中還有許多揮舞著大劍的蘇奧米爾戰士的身影。
結論可以很容易得出。
蘇奧米爾人舉起了反抗帝國的戰旗,在第一場戰役大獲全勝以後,仗著塔爾瓦蘇塔防線的強大守護能力,他們擋下了帝國的其它進攻並且把這個訊息遠遠傳出。
許多人立刻開始響應。
需要走一週時間的陸上補給運輸不停地遭受襲擊,傷亡和損失重大最終皇帝不得不急忙叫停止損。
補給線被切斷了。
拒絕裁軍,帶著浩浩蕩蕩的幾十萬人出發,意圖以人多勢眾恐嚇這個小國投降的希格蘇蒙德一世過於自信,為了急行軍僅僅只帶了三週的物資,而眼下便因此陷於進退兩難之地。
軍團計程車兵們忍飢挨餓還只是其次,蘇奧米爾漫長的嚴冬也在這一年大顯神威。直到4月它都沒有要退去威能的跡象,每天都只是在變得更加寒冷。
字4月1日起,大雪徹底封住了道路。用木鏟子掃雪的部隊幾個小時前剛剛清出道路不一會兒又被雪所覆蓋,而在同一時間他們還得面對用雪橇在這之中來去自如,連打帶跑的蘇奧米爾遊俠們的襲擊。
數量超過一千的帝國人死在了試圖清空道路的過程當中,而蘇奧米爾的陣亡人數僅有他們的二十分之一不到。
幾十萬人的大軍被困在了歐羅拉南部,沒有補給,無法進攻也無法後撤,只能在不停騷擾著他們的蘇奧米爾小規模部隊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