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時,花虎帶著幾名衙役,在縣衙們更換鳴冤鼓。引來了一群圍觀的百姓,一名上了年紀的老人好奇地問:“主簿大人,你們這是在作甚?”
花虎隨口說道:“使君說門口的鳴冤鼓太破舊了,百姓有什麼冤屈要敲鼓,沒準一下就把鼓敲破了,所以便讓我帶人換一面新的,好方便大家敲鼓鳴冤。”他的話音剛落,頓時引起了周圍一片善意的鬨笑聲。
這時,一支有五輛馬車組成的車隊,正沿著街道緩緩駛來。見縣衙門口圍了一群人,坐在頭輛馬車上的一名中年人,連忙吩咐車伕:“把車停下。”
花虎的眼尖,看到了停在附近的車隊,從對方的排場來看,應該是有來頭的人,他趕緊撥開擋在面前的百姓,快步朝車隊走過去。
沒等他走近車隊,車上的中年人已搶先下了車,向他深施一禮,態度恭謹地說:“這位官爺,在下有禮了。”
花虎連忙還禮,禮貌地問:“不知先生來自何處,到涉國縣有何貴幹?”
中年人回答道:“在下潁川荀攸,乃是前來投奔我家叔父荀彧的,不知他可在縣衙?”
聽說對方是荀彧的侄兒,花虎不禁感到有些意外,因為面前這人看起來年紀要比荀彧大得多。他看了一眼停在路邊的幾輛馬車,笑著說道:“原來是荀縣丞的家眷啊,失敬,失敬。不過此刻縣丞不在衙中,先生不如到縣衙稍坐,在下立即派人去請荀縣丞回來。”
荀攸原本聽說荀彧不在縣衙,臉上還滿是失望之色,但聽了花虎後面的話,頓時感激地說:“有勞官爺了!”
花虎側身做了個請的姿勢,客氣地說:“先生請隨我來!”
“官爺請稍候,我要先向我家嬸嬸稟告一聲。”荀攸向花虎告了一聲罪,走到後面的一輛馬車旁,低聲對車裡的人說了幾句後,才重新走回花虎的身邊。
花虎帶著荀攸返回縣衙,進門時他叫過一名衙役,吩咐對方說:“你速速前往軍營,尋荀縣丞回來。”
那名衙役遲疑了片刻,回答說:“主簿,荀縣丞要是不肯回來,小的該怎麼辦?”
花虎朝停在街上的車隊看了一眼後,笑著說:“你只需告訴荀縣丞,說他的家眷已經到了縣衙,我想他會迫不及待地趕回來。”
兩人來到了簽押房,花虎招呼荀攸就坐後,又準備叫人為他準備酒菜,卻被荀攸婉言拒絕:“多謝官爺好意,不過家眷尚在府外未曾安置,在下卻在此處吃喝,甚是不妥。”
見荀攸固執己見,花虎也不再勸,而是和對方套起了交情:“荀先生,在下聽說你曾經刺殺過董卓,可有此事?”
對於荀攸來說,刺殺董卓一事雖未成功,但他作為其中的一名參與者,這是他最引以為傲的事情,此刻聽花虎提起此事,立即對花虎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他點了點頭說道:“沒錯,確有此事。在下當時是黃門侍郎,董賊進京之後,搞得天怒人怨,朝中大臣多有不服,便有幾人與在下商議,準備在董賊入朝見駕時,將其斬殺。可惜董賊身邊有呂布,越騎校尉伍孚在行刺時,被當場格殺。”
“那後來呢?”花虎雖然聽說過此事,但所知不詳,連忙追問道:“先生又是如何脫困?”
“董賊殺死伍孚之後,又趁機在朝中大肆捕捉不服他的人,在下也不幸被關入了大牢。”荀攸嘆了口氣說:“幸好司徒王允為我求情,董賊才將我放出大牢。在下出獄之後,立即棄官返回了潁川,打算在桑梓了此殘生。”
花虎喔了一聲,又接著問道:“但不知先生為何又來了涉國縣?”
“數月前,韓府君派人到潁川邀請家叔到冀州為官。家叔說潁川乃是四戰之地,不宜久留,便帶著家眷前往冀州。誰知道了冀州,才發現韓府君已被投閒置散,袁氏成為了冀州之主。”荀攸撇了撇嘴說:“在下原打算在冀州待上一段時間,就出去四處遊歷,尋找明主為之效力。不曾想,半月前,家叔給在下來了一封書信,讓在下到此處來輔佐涉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