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三月初八,清明剛過,荒蕪的原野展現著勃勃生機。連日陰雨,薄霧籠罩,鄆州城外官道兩旁的新柳愈發的青翠。
是時,雨已停,天依然陰沉。
泥濘的官道上走來一個女子,她頭戴紅色斗笠,身披紅色的大氅,腳上是一雙紅色的半舊長靴子。
官道泥濘,紅色的靴子上已滿是泥巴了。
稍尓,紅衣女子站住,取下斗笠,露出清秀的臉蛋,俊眼修眉,顧盼神飛。只是身量未足,看似只有十二三的年齡。
紅衣女子拿出紅色手帕,擦了擦額頭上沁出細細的汗漬,舉目瞭望,官道旁,薄霧濛濛中,有三間木屋。
屋前立著一個杆子,上飄著破舊的旗子,上書四個字:
故人酒家。
“想來是家酒肆,終於可以歇歇腳了。”紅衣女子心中尋思。
於是,紅衣女子重新戴好斗笠,大步而行。官道雖溼滑,但女子卻健步如飛。不多時,紅衣女子便到了酒肆門口。
草房裡走出一中年男子,頭扎半舊頭巾,身著灰色長袍,便於幹活,袍子的一角用腰帶綁著。
男子五短身材,面帶紅光,袖口高高的挽起,顯得精力旺盛。
“客官,裡面請。”男子撩起白色抹布,彎腰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紅衣女子瞟了中年男子一眼,便知此人定是店家了。
“客官,請坐這裡。”店家滿臉堆笑,身子微微彎曲,眼睛卻是直直盯著女子。
店家在此開店已有數十年,因方圓數十里只有他一家酒肆,每日南來北往的行人,大都在他這裡打尖。他也算是見多識廣了。可如今日一個十二三的女子獨自出行,店家卻是頭次遇到。
見紅衣女子並不搭理自己,中年男子並不生氣。他依然面帶笑意的說:“客官,就你一個人嗎?”
女子沒有搭理店家。她拿下斗笠,瞟了店家一眼,繞過店家,徑直來到店裡。
鋪面不大,外間有三五張桌子,一個不大的屋門,掛著白色的簾子,算是內屋了。內屋裡有香味飄出,應該是廚房了。
裡側靠窗的桌上坐著兩個人,二十歲上下的年紀,一人穿著粗布青衣,另一人穿著淺灰色的長袍。桌上擺放著四個小菜,兩壺酒。桌旁是兩把長劍。
少女進屋,兩人只是朝少女瞟了一眼,並未留意。等少女子落座把手中的一把短劍放在桌旁,兩人看到短劍後,眼神陡然有了光彩。
繼而,兩人的眼光碰了碰,繼續喝酒。
“客官,你需要什麼?”店家站在桌上,看著女子問。
女子取下斗笠,說:“給我來一碗麵條三個饅頭。”
“還有嗎?”店家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