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田豐村,再經過秦大郎住的秦家河村,進了通往鄉里的大道。
說是大道,也只是比村裡的小路略寬敞而已。
勉強能對行兩輛馬車。
路上的行人也多了些。
挑擔子的,推獨輪車的,趕驢車騾子車或是牛車的。
拖家帶口的比較多。
沿路上都聽得到,呼朋喚友罵老婆罵漢子教訓娃兒的。
很是熱鬧。
趕過集的田四妮和秦大郎見怪不怪,兩人坐在驢車頭小聲地說著話。
見過了前世更熱鬧場面的林惜柔,對這一幕提不起多大的興趣。
只有不怎麼出門的周家哥倆,和常年呆在宮裡的李慎,看到熱鬧的行人,看得津津有味。
李慎像相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看什麼都新鮮。
不時地問林惜柔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他問的那些,大多是農具或村人們的生活用具。
有些林惜柔只在圖書上見過,說不出名字。
秦大郎便給他們一樣樣做介紹。
李慎盯著那些用具,略有所思。
十五里路,有一半是山溝裡的路,一半平路。
走到天色微亮時,田四妮指著前方說,“到了。”
靠近集市的路,也更平坦了些,路上的行人更多了。
大家排著隊,進了集市上。
周家哥倆興奮得大聲說笑。
林惜柔想去換掉手裡的那隻金釵,再買頭驢子或騾子,再買架車。
下回出行,就不必搭乘別人的車了。
然後,再買些日用品回去。
家裡缺的物品太多了,日子過起來很不順暢。
而秦大郎也要先去賣掉他擔來的木工用具。
林惜柔和他們商議,大家先分工行動,一會兒在集市街中間的大樹下集合。
再找地方休息給秦大郎和田四妮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