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會背誦為政篇,昨日吳夫子講的《國策》《三傳》也就是跟著聽了一部分。
這要如何作答?
唯有吳清瀾心中一動,期待道:“哦?那你來解答,且大膽說,說錯了也無妨的。”
崔峴笑道:“夫子問問題之前,說答案只能引用《論語》。昨日特地帶領我們讀了《為政篇》,所以學生斗膽猜測,這道問題的答案,就在為政篇裡。”
吳清瀾頻頻點頭,目露讚歎。
這便是夫子為何會喜歡好學生的原因吶!
一點就通!
就聽崔峴繼續道:“昨日,學生聽夫子教誨,張儀說秦以‘連橫’破縱,譬如決堤導流,借諸侯相爭之勢成秦業。”
“可見勢如激水漂石。”
“然為政篇有言,子曰:君子不器。”
“故,真勢在民心向背,非僅兵戈爾。”
此話說完,滿堂俱靜。
原來……還可以這樣解讀?
吳清瀾更是忍不住撫掌誇讚:“說的好!好一個,真勢在民心向背,非僅兵戈爾!”
誇讚完以後。
吳夫子突然反應過來,震驚看向崔峴:“可為師昨日並未教導你為政篇的釋義,只帶你讀了一遍啊。”
崔峴眨眨眼:“學生自己讀了,便隱約理解其意思。本來只是隱約模糊理解,一早醒來,忽想起昨日夫子教導的《國策》。”
“兩相辯證,互相呼應,便自行懂了。”
什、什麼?
聽到這話,滿學堂學子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合理嗎?
眾人神情呆滯瞠目的看向崔峴,只覺得在看一個‘妖孽’。
而吳清瀾則是怔怔看著崔峴良久,隨後竟當眾感動到落淚,激動顫聲道:“天才!天生的讀書種子啊!”
“上蒼待我吳清瀾不薄,竟分發給我一個如此靈氣十足的仕林奇才做學生!”
是的,靈氣十足!
別人只會讀死書。
但他輕易可以舉一反三,互相辯證,經史結合!
這道題看似不難。
但實際背後隱藏的,是一個八歲稚童用自己的七巧玲瓏心,將儒家倫理,和政治權謀解讀的淋漓盡致!
這如何不讓吳清瀾驚豔,甚至激動到落淚?
更值得側目的是。
崔峴還會作詩,還能寫一手飄逸好字!
說是文曲星下凡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