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本以為,徵高麗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到了無法補救的程度。
卻沒想到,齊譽竟然可以輕鬆化解。這種好事,怎可能拒絕?
什麼道義?什麼文德?
這些面子上的東西,全都被李宏裕拋在了腦後。
正如齊譽所料的那樣,皇帝不僅沒有拒絕,還從善如流地接受了建議。
心情大好,天子忙不迭地問道:“常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既然來到了南疆,不如順道去看一看大華的發展如何。或許,會有新的體會呢?”
齊譽聞言眼睛一閃,笑道:“臣也正有此意,如此,就依陛下所言吧!”說罷了,他又補充一句:“老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陛下身為????????????????當世聖人,必定能看出常人難察覺的精髓層面。”
李宏裕忙道:“多謝少保勉勵,朕一定會用心揣摩,不負你之期望。”
“好……”
“……”
二人交頭接耳,相談甚歡,絲毫沒有注意到蹈舞禮已經結束了。
在別人看來,他們的君臣關係非常融洽,並沒有受到天竺治理權歸屬問題的影響。
看樣子,天子對於天竺並不怎麼在意。
段子成也算是政壇上的老手了,自然瞧得出其中端倪。
他會意一笑,順勢接下了該地的暫攝權。
不等齊譽具體吩咐,他就開始了相關善後,比如說委任官吏等。
文官方面都好安排,唯獨鎮守的武將難下擇斷。
天竺幅員遼闊,且民風彪悍,非真正的大將不能守護。
你說,選誰好呢?
思來想去,似乎也只有洪濤適合。他精通水陸戰法,威望方面也壓得住,以他的能力,足可擔下此任。
但是,這個提議卻遭到了齊譽的拒絕。
不僅洪濤‘不宜’留此,就連齊青雲也不能於天竺任職。
他建議,可啟用老將高忠德。
眾所周知,高將軍陸戰擅長而水戰不足,其戰法方面存在明顯的能力短板,絕非鎮守邊關的最佳人選。
然而,齊譽卻堅持如此。
這個看似不太合理的安排,卻是他的故意而為之。
原因就是,他想攜一眾親人儘快地返回永川,一同去探望老母親周氏。
這麼一排除,也只剩下高忠德一人可用了。